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00余人,学校还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及外国专家。这是一处群英荟萃之地,老教授中名家耀眼,中青年教师里新秀辈出。大批获得政府特殊津贴、受聘担任政府学术机构成员的专家学者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在国外留学或进修过,教学科研水平高,许多人被评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入选国家优秀人才培养工程。
【李志伟】
著名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博士。是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唯一的嫡传中国弟子。创立了国内第一门应用统计课程。
【袁贤能】
著名的经济学家,曾有“南马(马寅初)北袁”之称。纽约大学博士。著有《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导言》《柏拉图的经济思想》《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亚当斯密前的经济思想史》,并有多篇重要论文散见各种杂志;抗战期间因抗日言行和拒绝出任伪职三次入狱,并创办私立天津达仁经济学院兼任院长,收留沦陷区拒绝与日军不合作的学生。建国之初,他主持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工作,不久渡江南下,任上海财经学院和杭州之江大学教授,后长期在对外经济贸易学院(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译有《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对劳动的迫害及其救治方案:或强权时代与公理时代》《人口原理》(合译),并有《中古时期经济思想》手稿,至今尚未出版。
【沈达明】
著名法学家,巴黎大学博士。沈达明先生是我国法律界具有国际影响的法学家之一,是我国国际贸易法学和国际商法学的主要开创者,是比较民商法学领域公认的权威。
【张素我】
张治中先生长女,曾就读于金陵女子大学,后留学英国,抗战爆发后回国。全国解放后,她任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和全国妇联执行委员、副主席,同时被选为民革第六、七届中央委员和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冯大同】
冯大同,一九六一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长期从事国际经济法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法系的创建人之一。曾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法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委员。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等职。
【姚曾荫】
姚曾荫教授,早年留学美国,建国前任中华研究院研究员,28岁成为教授。建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院校合并后,来到北京外贸学院从事国际贸易教学与研究。1958年在“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中,她们学生到全国各地外贸公司和生产基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以姚先生为首的一些教授留在学校选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国际贸易》。改革开放以后,鉴于他对国际贸易资深的研究和贡献,该校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个批准的国际博士点。他成为国内国际贸易学科的最早博士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他主编的《国际贸易概论》获国家特等奖。他为我国国际贸易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 贡献,获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吴永珣】
著名经济学家,先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和维斯康辛大学。师从芝加哥大学的国际贸易学著名教授范纳先生。先后执教于暨南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1954年全国外贸院系调整,调来北京外贸学院。
【张培基】
张先生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同年任《上海自由西报》英文记者、英文《中国评论周报》特约撰稿者兼《中国年鉴》(英文)副总编。1946年赴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任英语翻译,随后留学美国,就读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英国文学系研究院。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几天,他便毅然飞回了祖国的怀抱。
张先生1951年到北京外文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历四载。1955年起他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校(今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执教,1980年张先生转业到地方,开始在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1991年退休。
他曾任研究生导师,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委,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外文出版社英文翻译顾问,获国务院颁发的突出贡献者特殊津贴。他的名字已经被列入《中国翻译家词典》,在当今中国翻译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几年来,他一直在为《中国翻译》杂志的“翻译自学之友·汉译英练习”专栏撰稿,这些译文自然流畅并且极具文采,充分体现了译者的翻译理念,实乃翻译作品的经典,令许多读者和翻译爱好者受益匪浅。
这些译文后来被收进《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集结出版,不但为中国学者进一步研究翻译理论与技巧提供了丰富的实例文章,而且为外国学者研究中国五四以来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目前他还担任《英语世界》杂志的顾问。
张培基先生在译坛孜孜不倦地耕耘了50年,他的译著和专著(详见文后译著年表和专著年表)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被国内外图书馆收藏。长期以来海内外一直有学者在研究他的作品。早在1992年,时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主任的金圣华女士就撰文"张培基教授",称对张先生所著的《英语声色词与翻译》和《习语汉译英研究》两本书"印象十分深刻"。被许多高校选定为英语专业翻译课教材的《英汉翻译教程》也是由张先生主编的。
该书自80年初版以来已32次印刷,印数达100多万册。另外,《暴风骤雨》、《阿诗玛》、《春蚕集》、《中国人名大词典》、《先师孔子》、《中国画》、《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等对外发行的著作的英文稿都是经过他反复推敲亲自审定的。总而言之,张培基先生为中国翻译学的发展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冰姿】
1952年毕业于北大西语系,曾任西班牙文、英文和匈文翻译,联合国工发组织高级英文翻译。1960年调入北京外贸学院,写下《温哥华来客》(TheMan from Vanvouver)、《出访英伦》(Trade Mission to London)、《客商经验谈》(BusinessmenTalking about Business)、《国际贸易热点话题》(Briefings on International TradeDevelop ment)和《电视外贸英语》(Business English onTV.),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连续反复播出,亲自播讲,颇受欢迎。曾去英国访问,为BBC主持一年的英语节目,并三次作为访问教授,赴美国Sf.Thomas大学讲授《亚洲政治经济》受到该校的高度评价。
【廖雅章】
1922年生于台湾,19岁赴日本学习外语和经济。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在东京大学等学校边念书边参加东京华侨总会工作。后响应周总理及廖承志等领导同志希望海外华人知识分子回到新中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号召,于1957年从日本回到祖国大陆。1978年调至北京外贸学院工作。廖雅章先生除担任人大代表外,还在全国侨联、台盟、致公党等民主党派和组织中任职。
【廖馥君】
是国内知名的德语权威,鲁迅先生的朋友,曾把鲁迅的作品译成德文。他早在1914年之前就去德国留学,二战结束后才接德国夫人回国,一直担任同济大学新生院院长。院系调整后被中央贸易部抢先调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他是全国政协特邀代表。廖老博学,是一位忠厚长者,讲课生动活泼,很有耐心。
【杨公兆】
教授,民国初期政坛名人杨度之子(后来杨度在上海被周恩来发展为中共党员做秘密工作)。他曾留学德国和美国,解放不久受到周总理的接见。杨先生温文尔雅,知识渊博,三十岁时曾任清华大学秘书长。
【陈封(可)】
著名学者陈寅恪的侄子,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是晚清著名诗人,“七七事变”时为了抗议日军侵略在北京绝食而死,轰动一时。陈先生曾任外交官,中文造诣很深,“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派代表团来华调查,他曾任德语翻译。
【张定令】
1947年在美国获得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后任外贸学院国际经济管理系主任。
【胡鹤年】
1948年毕业于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外贸学院国际经济管理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