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工作:
1.能源终端利用系统集成建模与优化
工业能量系统集成建模和优化,节能技术的系统集成研究开发;
建筑物能量系统集成优化;
交通系统节能的集成建模和优化研究;
能源--经济结构--生态环境三者协调互动的全生命周期(LCA)和全方位评价(GSA)模型和优化理论及方法
2.传递过程强化与控制理论和能源新材料研究
宏观与微观传热传质过程的强化与控制的场协同理论;
多种介质、多种相态、及多种过程耦合的传热传质强化;
新一代强化型的管壳式换热器管、壳程各种强化技术;
节能、储能和能量高效转换新材料的制备及关键性技术;
3.天然气能源利用技术和策略
天然气能源优化利用技术研究;
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优化研究;
液化天然气(LNG)的冷能及相关低温设备研究;
城市天然气管网规划及平衡匹配优化研究;
4.亚热带及沿海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生物质能、沿海近海风力资源及变化规律调查研究;
太阳能功能材料、太阳能风力互补发电系统、太阳能吸附蓄冷空调以及地热应用的研究;
固体废弃物处理过程机理研究。
科研成果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强化凝华传热传质过程及新型热熔冷凝箱的工业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强化冷凝传热的新型翅片管;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年产五千吨邻二甲苯法制苯酐六十克生产装置;
近年来,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奖2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800余篇论文,被三大索引收录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48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鉴定成果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