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里,教育工作难免会受到功利性影响,导致批评声一片。洛阳市第八中学校长付耙牯觉得,教育并不是一项有投入立即会见收效的工作,它本身具有延迟性,需要时间的积淀和验证,教育工作者只有静下心来,才会多一份宽容和等待,陪伴孩子们共同成长。
【办学理念】
养气、蓄势、立德、树人
从教20余年,付耙牯从来不回避教育工作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问题,大环境暂时改变不了,就尽力改变自己所在的学校。他认为作为一名校长,让每位教师都能体验到教育成功的快乐,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就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2011年调任洛阳市第八中学(以下简称“洛阳八中”)校长之后,结合教育现状和该校特点,付耙牯提出了“养气、蓄势、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
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气”?付耙牯觉得,“气”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一个学校也有“气”,这种“气”是老师们的精气神,是老师们的共同追求或共同价值观。
做教育要养三种“气”,一是“静气”,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一份心静,现在的社会很浮躁,教育也难免会受到影响。教育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付耙牯认为,教育出现了功利化,很多人追求的是投入之后立马能见效,但教育具有延迟性,用功利化的观念影响学生,是很不合适的。因此,老师们只有静下心来,意识到,就会对孩子们多一份宽容和等待,以生命陪伴着的角色陪伴学生的成长,才会体验到教育的快乐。学生们静心学习,才能脚踏实地,体验到进步的快乐。
做教育要养“正气”,作为高中老师,回避不了线上棋牌平台网址 ,也因此会带来一定的压力,如果工作中没有正能量,很难能受得了清苦,养“正气”就是给自己以鼓励,不仅对老师,对学生也同样重要。做教育还要养“雅气”,洛阳八中是一所具有近70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师生们的举手投足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养“雅气”就是学会做一个儒雅、优雅的人。
洛阳八中近70年的发展,起起落落,付耙牯刚到洛阳八中任职时,该校正处于最低谷,迫切需要提升和飞跃,但飞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积累一定的势头,“蓄势”就是从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入手,从点点滴滴的细节开始改变,积蓄学校发展的力量。
办学理念中的“立德树人”则主要是强调对学生的德育管理,付耙牯说,“德”字是双人旁,他理解为“有德之人是人上人”,是一个正直的人,一个一心一意做事的人,“德”需要培养,也需要生活化,从点点滴滴做起。他号召学生们做“八好学生”:说好话,走好路,上好课,做好操,扫好地,考好试,睡好觉,写好字。每一条都有详细的考核标准,从细节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创新精神】
小措施提高学生上课效率
在付耙牯看来,创新就是改变。教育工作是和细节打交道,创新也应该从细节入手,首先要从课堂改革着手。
洛阳八中课堂的主打模式是“四纠”,从改老师们的行为做起,从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四纠”课堂首先要“自纠”,学生们自己学习并进行错误纠正。第二阶段是学生之间的“互纠”,几名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就相互之间的问题讨论分析。第三阶段是“师纠”,通过老师的引导进行学习。第四阶段是“查纠”,通过课堂练习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查反馈。目前,洛阳八中正试着将“四纠”课堂逐步变成“四究”课堂。
配合着课堂改革,洛阳八中还实行了很多促进措施,如“后门洞开”,上课期间教室后门要敞开,使课堂形成相对开放的环境,每天有人巡查,以督促教室后方的学生集中精力。此外,实行“书籍下桌”计划,原来教室里学生课桌上小山似的书籍全部要求放到课桌里或学校配备的书柜中,目的就是防止有学生上课躲在书后面不认真听讲。实施这些小措施后,学生上课时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
刚到洛阳八中时,付耙牯做了个小调查,找学生问各科任课老师的名字,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有些学生竟然不知道任课老师的名字,他意识到学生和老师之间严重缺少沟通。如今,他要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不定期找学生谈话,并列入考核,以通过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此外,洛阳八中还实行行政人员巡查制度,对所见问题“首见负责”。付耙牯说,教育工作是最需要创新精神的工作,但是创新并不是折腾,其实每项小措施都是创新,只要改变一定就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