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根据国家自主创新的科技发展方针,围绕国家建筑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瞄准国内外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利用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需求,依托学校热能与动力、建筑技术科学、暖通空调、建筑结构给排水及智能建筑等完整的学科体系,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的基本规律及其关键技术创新性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系统深入地研究太阳能与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多元复合体系集成技术。
本实验室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领域进行了大量创新性的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及成果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坚持以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为重点,以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为目标,突出特色。寒冷及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冬天需要采暖,夏季需要降温;另一方面该地区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资源潜力巨大,分布广泛,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因此探究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综合利用规律,研究开发可再生能源建筑中利用及其复合能源系统节能技术体系,已成为国家建筑节能减排战略方针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本实验室也是研究生及博士后人才培养基地。以研究生培养为基础,以博士后培养为制高点,全方位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在研究生培养中,强化研究课题紧密联系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培养其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室为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的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术团队简介
实验室现有人员42,其中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具有博士学位学位人员26人,教授14人,副教授17人。在实验室建设期内,在专职研究人员中,计划使具有高级职称人员达到80%以上,在实验技术人员中,计划使具有高级职称人员达到50%以上。固定人员达到和流动人员总和达到62人。其中固定研究人员52人。实验室根据发展目标,从省内外自主聘任专、兼职研究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
根据本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积极承揽我省建筑节能和智能建筑的研究任务和国内外合作研究项目,通过开放性研究,和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将国内外建筑节能与智能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起来,提高实验室整体科研水平。以该实验室作为创新平台,依据研究方向,以“学术带头人+研究骨干+研究生”为组织形式,组建4个创新研究团队,以提升学科专业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实验室主要学术骨干平均年龄低于40岁,实验室的优秀中青年人才在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不断取得突出成绩,逐渐成为本实验室的中坚和强大的后继力量。
实验室研究方向
复杂工程换热体系的传热分析与强化;
浅层地热能建筑利用技术研究;
太阳能建筑利用技术研究;
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多元复合体系研究。
这些研究方向紧紧围绕我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利用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技术难题,代表了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鲜明的特色。各个方向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交叉和合作。本实验室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在全社会节能减排大背景下,针对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利用理论与技术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着重研发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高效利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