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心理
(一)学习焦虑
1、主要为考试焦虑:过分看重考试成绩,对自己未来前途的焦虑。
2、常见于:学习成绩中游的学生。
3、恶性循环:考试焦虑—效率低下—成绩下滑—焦虑加剧
4、策略:
1)树立科学的成功观念,正确定位;
考出自己的最佳状态、发挥自己的理想水平、取得自己的理想成绩便是成功。
2)学会科学的自我评价,建立自信;
相对评价:把别人作为参照,作为相互间的比较。
绝对评价:以某种标准为参照,把学业成绩与之比较。
个体内差异评价:个体在不同时期、阶段的状况进行比较。
3)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效率。
清醒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思维误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二)学习绝望
1、表现为:
1)学习成绩差,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失去自信心;
2)自我封闭,抑郁孤僻;
3)自我放纵,沉溺于游戏、玩乐、交友等方面,荒废学业;
4)严重的,可能形成抑郁症、班级小团体;
2、策略:
1)积极沟通,排解心理郁结;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保持亲密接触,积极沟通,让同学信赖老师,愿意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感受。
2)积极鼓励,找回学习乐趣;
通过交流,帮助他们对学习形成正确的认识,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告诉他们,应该重视的是他们走过高三的这个过程,让自己不后悔。在他们小小的进步上,多多关注与鼓励。
3)因材施教,铺设成才之路。
帮助他们合理构建自己的目标,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通过目标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学习自负
1、表现为:
1)认为自己水平能力很高,自我感觉良好,但眼高手低,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其实就是“半瓶子醋”。
2)学习,浮躁懒惰,不深入、不系统,浅尝辄止;
3)考试,粗心马虎,不认真、不仔细,一塌糊涂。
2、策略:
1)挫折教育,消除浮躁;
分析其考试成绩,批评其试题中的粗心马虎状态;
让其当众演示某一思路,指出其局限性,强化谦虚心。
2)精巧指导,折服自负;
用老师渊博深厚的知识,精妙地指导,让他们钦佩折服,认识到自己的浅薄,彻底审视自己。
3)及时鼓励,强化改进。
当他们尝试改进其学习习惯时,密切关注,及时发现其进步,及时表扬与肯定他们的进步。
(四)学习苛求
1、常见于:成绩优异的学生。
2、表现为:情绪紧张急切,感到压力大、负担重。随着线上棋牌平台网址 临近,甚至对线上棋牌平台网址 产生畏惧与逃避心理。
3、主要原因:内外的期望值过高。
4、策略:
1)调低期望,缓解压力;
调低期望值,选定正常发挥就可以考取的院校,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以轻松的心情面对学习。
2)摆正心态,快乐学习。
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学习,把学习当做一种享受与快乐,不要过分苛求自己,把受到的关注与关爱当做享受。
(五)学习心理不平衡
1、表现为:
1)看别的同学考得比自己好就觉得不舒服;
2)总感觉老师和家长对自己不公平;
3)自私狭隘,虚荣心强。缺乏包容开放意识,学习上生活上只能听恭维,不能听批评,能比别人强,不能让别人超过自己,对强于自己的人,常常犯"红眼病",当面冷嘲热讽,背后挖苦打击。
2、策略:
1)对自己不苛求;
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取得的成就,心情就会自然舒畅。
2)不要处处与人争斗;
人际之间应和谐相处,只要你不敌视别人 ,别人也不会与你为敌。
3)暂离困境;
受到挫折时,应该暂时将烦恼放下,做喜欢做的事,待心境平和后,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思考解决的办法。
4)知足常乐。
不论是荣与辱、升与降、得与失,往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荣辱不惊,淡泊名利,做到心理平衡是极大的快乐。
(六)注意力不集中
1、表现:上课不能集中精力,想上课好好听讲,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2、策略:
1)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养足精神,以便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
2)学会自我减压;
别把成绩的好坏看得太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平日努力了,付出了,必然会有好的回报,又何必让忧虑占据心头,去自寻烦恼呢?
3)做些放松训练。
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然后向身体的各部位传递休息的信息。先从左脚开始,使脚部肌肉绷紧,然后松弛,同时暗示它休息,随后命令脚脖子、小腿、膝盖、大腿,一直到躯干部休息,之后,再从脚到躯干,然后从左右手放松到躯干。这时,再从躯干开始到颈部、到头部、脸部全部放松。
(七)作息不当,效率不高
1、表现:睡眠不足,精神不振,白天经常想打瞌睡,学习效率低下。
2、策略:
1)学习重在方法和效果。要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合理利用时间,注重学习效率。
2)临考前,保证自己在晚上10点左右睡觉。
(八)不知如何应对家人的压力
1、策略:
1)学会理解父母,变对立为合力;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比自己强,长大有出息,在社会上能够有理想的工作,有美满的生活,并且大多数的父母都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平时父母对你学习上的叮咛、考试分数的唠叨,实际上都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 这些想法都是出于父母对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所以,作为子女,应该理解父母,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父母对你学习的态度放心,对你努力的行动满意。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将父母对你的期望转化成你们的共同目标。
2)学会与父母沟通,变压力为动力。
当觉得父母的期望过高时,应该主动与父母聊天,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父母,把自己的困惑和想法转达给父母,让父母了解你的真实想法和实际能力,客观地评价期望目标的合理性和实施的可能性。通过与父母的沟通,变压力为动力。 并且,认真分析自己现有的实力,了解期望考入学校的实际要求,如去年的招生名额、入学的分数等等。根据自己现有的成绩基础,权衡录取的可能性,把努力的限度保持在自信而不自满的程度。
二、情感心理
(一)同学之间的问题
1、表现:感觉同学都不喜欢自己,暗地里说自己坏话,导致心情很不好,感觉四面八方充满了嘲笑。
2、策略:
1)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怎样达成目标;
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上,朝着目标努力,减少胡思乱想、浪费脑力和时间。
2)自我暗示
告诉自己:别人喜欢不喜欢我,和我的成绩没有关系;别人怎么说我,和我的成绩没有关系;我要做的一切,就是为自己的学习,为自己的将来负责。
(二)恋爱问题
1、分析:正值青春年少的男女,互相产生情愫是很正常的事情。
2、分类:
1)主动型:此类型学生的显著特点就是智商高,情商也高,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使自己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尤其在恋爱中同样能够自控,对学业影响不大。
2)能动型:此类型的学生有相对的自控能力,对自己有自信,但容易眼高手低,学习成绩一般,情绪稳定性较差,而自我表现欲较强,具备向主动型发展的潜力,需要教师和父母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
3)受动型:此类型的学生缺乏自控能力,情商较低,在遇到困惑时不善于思考,依赖心理较强,经常自作主张,而又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人生发展的进取心不强。
3、心理矛盾:
1)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2)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性意识的发展和道德规范的矛盾。
4、策略: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恋爱。
5、建议:
1)恋爱不是错,不恋爱也不是错,在这个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