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三明学院党委书记曾祥辉、校长刘健与2015年在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中取得突破性成绩的师生代表共聚一堂,说突破,谈创新,话新局。“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拼搏实干”、“合力协同”等催人奋进的话语在座谈中频频闪现,这是他们于千帆竞技中占鳌头的“秘籍”,也是我们迎难而上、逐梦而行不可或缺的精神。
唯一一个参加首届柏林华语电影节并获奖的福建高校团队,第一次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就摘得一等奖,第一次参加Honda中国节能车竞技大赛就以福建高校最好成绩获得全国最佳人气奖;……他们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尝到最鲜的那只;他们敢于挑战所谓的“不可能”,成为了别人眼中的“了不起”。
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是勇,也是谋。不小进即满,不小成即安,省级以上大学生科技竞赛项从2011年的89项到2015年的251项,竞赛指导老师们“不断找寻参赛资源”,带动并指导学生向更高擂台发起挑战,不仅纵向比,更求横向比;不比基础,只战峰巅。征战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信息工程学院3次收获全国一等奖、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机电工程学院收获了2项全国一等奖,同时摸索出了“以赛代练,以赛代考”的新路子,谋划出了引领争先的新机制。
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要敢,也要干。既然是先人一步的尝试,必然有不同以往的问题、不可预见的困难。首次参加中国节能竞技大赛的梦速车队,“暑假每天到田径场调试、测试、记录,每次12分钟,每两次获得一组数据,每天约60次测试”,每一次的改变与调试,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失败,而正是越挫越勇的坚持试错,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搏实干,才释放出了“人无我有”潜力,造就了一马当先的真实。
从89项到251项,印证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步步融合;“谋”与“干”,承载着学校的支持与推动,汇聚着师生员工的众智合力。备战机器人大赛,机械与电子两个不同学科的教师协同发力;参加柏林电影节,多位教师联合指导,师生并肩作战;暂缺啦啦操技巧师资的体育学院自聘兼职教练提升学生素质,师生共克时艰,收获全省联赛团体与全国联赛(福州站)技巧自选第一名,更在全国啦啦操锦标赛技巧挑战赛中名列前茅。
莫道春来早,更有早行人。“十三五”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唯有以革故鼎新的勇气投身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以艰苦奋斗的实干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以团结协同的精神推进“转型、提质、增值”战略,才不负我们共同的梦。(通讯员:邓翼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