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科技赋能教育,但仍需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光明网讯(记者 邱晓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教育”让传统课堂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日前,在以“聚力教育•智变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一届网易教育“金翼奖”颁奖典礼上,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介绍,北京一零一中学正在打造‘生态•智慧’教育生态,目标是构建生命成长和智慧生成的场域,希望通过人工智能,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陆云泉谈到,通过人工智能,北京一零一中学未来或将实现对每一种学习方式的私人定制。每一种学习方式都会被尊重,未来的学习不仅是学生想、老师学,更重要的是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氛围。
对于科技带给传统课堂教育的改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于世洁分享了所在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实践与探索。他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终身学习带来了便利,尤其移动通信技术,让人们很方便地获取学习资源;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则将教学内容更好地展示给学生。
“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过去只能在少数课堂享受的优质教育资源,现在完全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的方式在手机App等各种终端上看到、学到。”于世洁表示,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教学的变化,使得人们的终身学习变得更为便捷。
于世洁介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了很多网络课程,让学生们获得了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学校加大了智慧教室的建设,在新校园里设有几十间录播教室、智慧教室,为学生学习、老师教学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随着人工时代的到来,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做好哪些坚守?“教育的核心是人,要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陆云泉表示,技术进步应用于教育,不仅在于能够提高教育效率,更重要的是要助力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通过“人工智能+教育”,学校应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适合的、优质的教育。
陆云泉表示,不管未来科学技术手段如何发达,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关注不会变,“再美丽的校园,如果没有活泼可爱的学生,学校就缺乏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