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而不是“感觉”:背单词就等于英语的进步吗?
常识一:词汇不等于英语
非要论及原因,主要为以下两点:
考研句法复杂:都知道语言除了词汇,还有语法的问题,而语法的重要性,是随着语言难度的增加而增加的。
比较简单的句子,如果词都认识,加起来大概意思也能明了。但句子长了之后,各种关系相应复杂,单个词义加将起来,常常会不知所云,非得明白个中组合规律。而考研,正是一门逻辑性达到顶峰的考试,是最讲究句法的。所以即使单词背得滚瓜烂熟,也于考试无大益。实战过的不少考友当会明白:单独狂背单词,第一不一定能记得住,第二记住了之后,不一定能读得懂句子。
词汇光背不行: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词无定义,词义随语境而变化。注释的意义,往往跟实用中有着或多或少的差距。如果只是死背那个意思,放到文章中一看:怎么回事,说出来就不像人话,或者不像正常的人话。
二、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而不是“感觉”:阅读量必然带来英语的进步吗?
常识二:阅读量不等于进步
是否曾这样给自己下任务:一天要读掉几篇文章?
三、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而不是“感觉”:做题就等于英语的进步吗?
常识三:做题不等于进步
四、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而不是“感觉”:背诵就必然带来英语的进步吗?
常识四:背诵不等于进步
而要架起备考与考试的桥梁,有两种途径:一种就是平时学的与考试考的一致;二是平时学的包含考试所考到的。
第一种可能性只存在自己就是命题者,对我们凡夫俗子是根本不可能的理想状态。
第二者要实现也有两种情形。以阅读为例,一种是所读到的文章正好包含考试中所考的文章,二是所读文章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包含考到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