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规冶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在昆明理工大学微波应用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本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及管理人员24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13名),副教授6人、中级职称5人。现任实验室主任为彭金辉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微波冶金、微波及等离子体在材料中的应用、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微波高温反应器的研发等。我重点实验室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优良的团队合作精神,欢迎相关领域的人才到我重点实验室攻读研究生学位、做博士后研究、留校任教或兼职等,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重点实验室目前承担着欧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课题、云南省院省校合作项目、省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的研究工作,并承担完成了中-德国际合作项目、中-英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四川省攀枝花市科技产业化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昆明市科技重点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20余个项目的研究工作。
目前,重点实验室已发表学术论文241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30余篇;已申请国家专利39项,授权21项;出版专著4部;取得的系列科研成果先后被评为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原中国有色金属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第十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银奖,云南省优秀发明创造选拔赛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成果大奖赛金奖,中国青年科技博览会金奖,云南省科技发明比赛一等奖,云南省首届青年科技成果大奖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科技挑战杯三等奖;同时已培养博士5名、硕士25名,博士后进站人员4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6名,硕士研究生15名。
重点实验室指导的博士发表论文《测量液滴的微波传感器》被《Nature China》摘要和评述,该周刊每周仅介绍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6篇最优秀的研究论文,表明其理论和实验结果已具备国际竞争力;提出的具有原始创新的非常规冶金方向,将微波加热技术应用于冶金工业,替代资源综合利用率低、能耗高、污染大的传统冶金方法,具有选择性加热物料、升温速率快、加热效率高;能有效降低反应温度、缩短反应时间等优势,是实现冶金工业清洁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出的微波加热农林废弃物制造活性炭技术被鉴定为“具有首创性,其研究水平属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制了系列新型微波冶金高温装置,首次在国内外建立了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的微波高温中试线,成功用于材料改性、废弃物综合利用、冶金产品精加工等方面;促进了相关行业的节能、降耗、减排;新探索出的钛冶金工艺可提高攀西地区钛资源利用率15-20%,显著推动了我国战略有色金属难处理资源的综合利用。
在国际合作方面,先后与英国拉夫堡大学的高分子技术与材料工程研究所、德国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西班牙国家碳材料研究中心、日本东京大学材料制备与回收实验室、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系等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在微波能技术新应用领域与上述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实质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目前重点实验室在所涉及的领域,正致力于新工艺的开发、反应器的研发、产业化的推广等工作。
相关链接:非常规冶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