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
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
◆ 性质:国家级
服务领域
◆ 服务领域:振动与冲击理论、应用及控制:动力学建模、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振动的主动、被动与智能控制,冲击隔离与非线性阻尼理论,非线性振动、分叉及混沌,舰船隔振、降噪与抗冲击的关键技术,旋转机械动力学,微机电系统的振动与控制,振动与冲击的实验与测试新方法和新技术;
多体动力学与控制:刚柔耦合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制,充液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流固耦合系统动力学,大型航天器姿态动力学与控制;
噪声机理、预报与控制:环境噪声与机械噪声控制,声学测试与试验新技术,空气和水下噪声的产生机理、预报及控制,噪声的心理与生理作用,水下目标特性预报和识别,水下声隐身与反隐身机理和技术;
车辆被动安全与舒适性:智能悬架系统,轮轨、轮胎振动与噪声的分析与控制,车身结构抗撞性与安全;
机械信息学与监测技术:现代信号处理、信息融合与数据挖掘,机械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远程管理与诊断技术,生产过程监测与控制。
◆ 主要成员:
实验室主任陈进(教授)
学术委员会主任闻邦椿(院士)
◆ 依托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管单位: 教育部
简介
该实验室建于1995年,现有工作人员:32 名,
其中研究人员:29 名,技术人员:3 名。
主要仪器设备 15 台(套),占地面积 4000 平方米,其中试验场地 2000 平方米。
上海交通大学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一个直接依托于上海交通大学、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科研机构和高级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由闻邦椿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陈进教授任实验室主任。现有固定人员32人,客座研究人员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员每年约30人,每年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实验室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当前着重研究工程中(包括:机械、动力、汽车车辆、船舶、航天、航空、石化、冶金等)机械系统的振动、冲击、噪声机理与特性;探索新的减振、防冲、降噪方法;发展与其相关的实验分析技术、信号理技术与新型软、硬件;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指标,改善机械设备的力学状态与声学环境,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
SJT-I防雨尘宽频带阻抗复合型型声屏障在上海莘闵高架城市轨道交通线全线实现了专利许可实施,已于2003年1月建成。高度为4.6米声屏障的插入损失大于11dB(A),达到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