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炎热的夏日,狐狸走过一个果园,他停在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他想:我正口渴呢。于是,他后退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狐狸后退又试,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狐狸试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成功。最后,他决定放弃,他昂起头,边走边说:“我敢肯定它是酸的。”
后来,狐狸的这种心理正式被称做“酸葡萄心理”,并正式把它引入心理学,它又被称“酸葡萄效应”,是指当个人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挫折感的时候,为了保护自尊,减少因失败带来的焦虑,不安等情绪,有意编造出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保护自己的心理免受伤害。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在追求某一种东西得不到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时常也象那只狐狸一样,为自己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与“酸葡萄心理”相反,有的人吃不到“葡萄”,只好退而求其次吃“柠檬”,他就认为柠檬是甜的。这种不说自己达不到的目标或得不到的不好,却百般强调,凡是自己认定的比较低的目标或已经拥有的东西都是好的,借此减轻内心的失落和痛苦的心理现象,被称为“甜柠檬心理”。
这种知足常乐的心理,不失为一种帮助人们接受现实的好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帮助人们化解对于不平等引起的怨气,消除心理紧张,缓和心理情绪;若运用过度,则会产生消极懒惰的情绪,妨碍人们去追求真正需要的东西。
“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都是自我解嘲式的心理调节方法,是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时,为了减轻内心的焦虑不安,维护自尊,“自圆其说”地寻找一些牵强附会的理由进行自我辩解。
同样的一件事,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思考,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阴郁的心情也会得到改善。遇到挫折时。可以想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败的时候,可以用“经验是一笔财富”的念头来安抚自己。这不是一种消极的遁世,而是一种收收自如的生活态度,“低下头颅,是为了更高地扬起!”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挫折和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但是我们都要挺过去,要相信,彼岸有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