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冶金教育部实验室是在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重点实验室《矿产资源生物技术与工程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两院院士王淀佐教授。
实验室承担的科研项目
实验室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课题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国家计委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1项,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18项,国家经贸委技术创新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6项,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1项,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专项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重点骨干教师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横向科技合作项目38项,科研经费4100万元。
近五年的研究成果有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项,专著6本,中国发明专利12项,论文483篇。多本专著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论文被SCI、EI、ISTP收录223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412篇次。科技成果在许多企业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承担单位:中南大学
单位负责人:黄伯云
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
微生物冶金是浸矿微生物以矿物为能源基质的代谢作用或其产物将矿物中有价金属浸出的一种新技术。
关键科学问题
(1)浸矿微生物生态规律、遗传特性及代谢调控机制;
(2)微生物/溶液/矿物界面电子传递与传质作用;
(3)微生物冶金过程多因素强关联;
现有科研条件情况
仪器设备方面:
实验室已经配备了一批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设备总数469台,设备总值1512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近20台,大型设备总值超过800万元。
科研用房方面:
实验室已有近20间专业实验室,其中矿冶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大楼已经落成并投入使用,为本实验室提供较为充裕的发展空间。
配套设施方面:
依托单位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为本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较为完备的配套设施,其中包括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中心和分析测试中心等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