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4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已发展成为具有较大规模的综合性图书馆。图书馆现有沙坪坝校区和大学城校区两个独立馆舍,每个学院都设有资料室,阅览座位3539个。
图书馆秉持“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主导,以资源为基础,以管理为保障”的办馆理念,大力推行网络化、一体化、多元化和人文化管理,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果。下设办公室、采编部、借阅部、咨询部、技术部、文献检索课教研室和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
我馆馆藏资源丰富,馆藏以经济、文学、教育、语言和计算机类为重点,总体偏重于社会科学,馆藏结构与我校学科专业设置、读者需求基本吻合,已形成适合学校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的独具特色的文献保障体系。截至2018年底,馆藏资源总量达到纸质图书258余万册,可以直接阅读全书的电子图书116万余种,可以文献传递阅读的电子图书400万余种,音视频容量达13万多小时,数据库共52个,电子借阅机2台,移动图书馆使用良好,馆藏纸质图书基本实现电子化。
我馆现有特藏文献8万多册,其中线装书6万多册,古籍近三万册,民国线装书三万余册。古籍总量位列全重庆市古籍总量第四,其中有《春秋左传评林测义》、《词学丛书》、《重修宣和博古图》、《古文渊鉴》等明清善本112种,共2218册,其中明朝善本705册,清朝善本1513册,重庆市珍贵古籍70余种。这些善本书都异常珍贵,如《春秋左传评林测义》在全国仅存两套,我馆保存一套。普本线装书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四库全书珍本》、《古逸丛书》、《全明传奇》以及我国现存的最大一部类书《古今图书集成》,这些大型丛书与类书对于学术研究颇具参考价值。
新老校区图书馆实行从周一到周日的全天开放,每天开放时间长至13个小时,独立自习室“梦厅”每天从早上7时到晚上24时,每天开放时间长达17小时,满足了学生学习需要。两校区纸质图书的“通借通还”服务全面展开,数字资源全年不中断,充分满足读者需求,实现了“藏、查、借、阅、询”一体化服务模式。
图书馆深入开展个性化服务,长期设立党员示范岗,开辟“党的知识学习园地”,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重视读者教育,培养读者信息意识,每年开展新生入馆培训、读书·科普节、演讲大赛、优秀读者评选、文献检索课教学等,举办各类文献资源利用培训讲座。服务方式从单一图书借阅向多元化文化服务转变,2007年与校科协、社科联联合打造了“三春湖讲坛”学术文化品牌,开展学术讲座与学术交流活动,注重提升学术报告的内涵质量。2010年5月,图书馆被命名为重庆市首批市级科普基地,2014年成功申报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010年8月,图书馆被批准为重庆市第一批“重庆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正着手资源重组,加强横向联合,向着西部地区服务一流的现代化高校图书馆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