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在学校几代领导的支持、关怀下,经过几代图书馆人拼博奋斗,历经四次搬迁建设,其规模不断壮大、功能不断完善,逐步发展成为面积2.2万平方米的功能齐全、设备先进,集开放式、多功能、综合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在5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图书馆始终坚持走在长春中医药大学的教学、科研、医疗工作的最前线,为学校发展、吉林省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发展提供着优质的信息服务和文献资源保障。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是中医药学术研究、文化交流、信息资源服务、知识传播的学习集散地,也是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中医药临床、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导航器。同时还为广大的中医药文化爱好者提供中医药文献服务、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并发挥藏书丰富、信息量大、宣传方式多样的优势,通过建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信息平台等方式,传播中医药文化。2003年12月,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对图书馆进行了“文献资源建设”和“自动化建设”专项评估,被评为优秀等级;2007年被评为吉林省教育系统“文明示范岗”;2010年被评为长春市“高校文明杯”竞赛基层先进单位;2011年荣获长春市“高校文明杯”竞赛基层先进单位;2012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中医药标志性文化(图书馆)一等奖。同年在吉林省高校图书馆“十二五”专项评估中,获得首批评估第一名的殊荣;2013年被吉林省图书馆学会评为2009-2012年先进单位。
(一)管理体制及部门设置
图书馆现有馆长1人,副馆长1人。馆内设有办公室、采编部、流通部、古籍部、网络技术部、参考咨询部共六个部门。馆内业务分工细致、明确,工作氛围和谐融洽。
(二)人员结构
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44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占25%;中级职称18人,占40.9%;研究生学历23人,占52.3%;图书情报专业12人,占27.3%;中医药专业12人,占27.3%;计算机专业7人,占15.9%;人才梯队建设合理,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医疗等工作提供较高层次的服务。
(三)文献资源建设
依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科研、医疗等工作的实际需要,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坚持以专业文献资料为主,向特色学科、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和新增专业倾斜。经过多年的建设,我校图书馆已建立了以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护理学为主的藏书体系,随着我校专业的增加,图书馆也不断加强对外语、计算机、经济管理、金融等专业图书的建设。目前,图书馆收藏各类图书159.5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105.4万余册,电子图书54.1万余册;馆藏古籍2700余种,近3万册。
近年来,我馆重点建设了电子文献资源,除自建数据库外,还有计划地购置了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EBSCO西文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超星读秀、超星电子图书、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百链、移动图书馆等54种数字资源,形成了实体资源与网络虚拟资源相结合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电子文献资源体系。
(四)读者服务
图书馆共开放10个读者服务窗口,开展有参考咨询、阅览、自助借还、情报检索、读者培训、馆际互借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学生自修室开馆时间从6:30至22:00,周开馆时间均在100小时以上,其他借阅室开放时间从8:00至22:00,周开馆时间达95小时以上,尽可能方便读者的使用。除古籍部外,各借阅室都实行了全开架管理模式。图书周转率和利用率较高,日均接待读者4000余人次,年借阅图书7万余册,2015年电子资源访问量达1669万次。几年来,图书馆工作着力于加强自身建设、服务读者;努力营造温馨、舒适、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图书馆成为师生良好的学习研究场所。
(五)现代化建设
图书馆始终重视现代化建设。于2007年3月初引进“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具有采访、编目、典藏、流通、期刊、统计管理及流通书目与读者信息查询(OPAC)模块,支持Z39.50协议和多MARC等功能,该系统可直接访问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进行书目数据下载,真正实现了书目数据的共享,使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和文献借阅等读者服务工作全面实现自动化和网络化。2012年9月开始使用RFID自助借还系统、自助文印系统,进一步实现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目前,我馆使用“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之后,所有业务部门实现了windows平台局域网内自动化管理,读者可通过OPAC公共查询系统进行馆藏书目查询、个人数据查询、续借手续办理。馆内电子文献24小时不间断面向校园网用户开放。读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网页了解馆藏情况,检索各种数据资源和阅读电子图书。
目前,图书馆现代化设备齐全,拥有磁盘阵列174TB,镜像服务器、WEB服务器等各类型服务器26台,为了确保数据安全,配备BCP高可用集群软件进行数据库备份。机检实验室、多功能厅及电子阅览室共配置320台计算机供全校师生教学与科研使用。门禁系统、LED显示屏、OPAC触摸式查询机、42寸触控自助报刊系统与虚拟电子导航系统、图书馆自助选座系统等设备,提高了我馆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我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图书馆网络光纤接入并与校园网无缝链接,使我馆现代化服务跃上了新的台阶。
(六)管理模式
图书馆设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的实施,有力地保障了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逐步实现了图书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现代化。图书馆充分借鉴现代管理理念,注重密切同各院、各教学科研单位的联系,针对师生教学、科研及临床的需求,开展主动服务。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基本原则,学校图书馆以文献资源建设、自动化建设、网络化建设的读者服务工作为重点,以为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为中心,不断提高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务求实效,全面推动图书馆工作的发展。
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范围,积极推进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读者服务智能化,管理手段现代化,以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促进现代化文献信息服务,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图书馆使用效果和利用率,为我校教学、科研和医疗等工作提供强大的文献支撑和信息服务,成为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信息基地。
(七)文化建设
图书馆在不断加强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文化内涵,不断激励长春中医药学子对祖国中医药事业的无限热情。
1.参络灯
参络灯位于图书馆门前,以吉林省道地药材人参为造型,以长白山石为底座,体现中医药文化,吉林地域特色。当夜幕降临,参络灯组呈现青赤黄白蓝五色,与中医五行相应。
2.文化长廊
文化长廊位于图书馆一楼,用于藏书票展览、书画、摄影、剪纸等艺术品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艺术底蕴,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艺术文化氛围。
3.岐黄壁魂,又称“医史壁画”、“壁魂”、“中医魂”
长24米,宽24米,位于图书馆露天天井中厅。“壁魂”描述了中医药的发展历程,列数了对祖国传统中医药做出突出贡献的历代先贤,刻画了《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引导着万千学子追逐着祖国医药事业。巨画中心是具有吉林省地域特色长白山造型的中医图表,是具有实际运用功能的中医运气学图表.
4.继学书屋
继学书屋位于图书馆五楼。由名师书屋、校友文库、古籍典藏、友情捐赠四部分组成,是以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的名字命名。一方面是纪念任老,另一方面取继续学习之意。希望学子们将来为祖国医药事业做出贡献,上下求索,风雨兼程。
(1)名师书屋—集中展示了我校74位名师的个人著作和藏书。这里陈设的珍贵的文献也在时刻激励着我们,即便逆水行舟,也要激流勇进!
(2)校友文库—是曾经在我校学习工作过的校友个人学术著作的一个小型展馆,按照学科分类摆放,集中展示我校的办学成就。
(3)古籍典藏—珍藏古籍近3万册(件),其中医书15,000余册,善本古籍1710册。其中《集验良方》是康熙四十九年曹雪芹家藏精抄本。
(4)友情捐赠荣誉榜—这是对教工、校友、社会各界人士及单位捐赠书目的一个集中展示,感谢他们对中医大未来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5.四象城剧场
四象城剧场是我校政治、学术、文化活动场所,自剧场投入使用以来,已举办建团90周年文艺汇演、中药资源普查启动会、黄永生教授等名医大家的客座论坛、世界中医联合手法大会以及长春中医药大学主体迁入净月校区10周年庆典大会等大中小型会议及演出活动百余次,不断的为学校广大师生传播文化知识,丰富业余生活。
6.“校园读书文化节”系列活动
图书馆校园读书文化节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二届,每年与4·23世界读书日活动同步进行。由图书馆主办,校团委,校学生会,图书馆大学生轩竹管理联合会协办。读书文化节的主旨是增强师生的阅读乐趣,增强读者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不断充实与完善自我,使中医药文化更自信、更丰富,赢得更多的尊重,造福更多的人,让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散发应有的光彩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