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22日,中原文化生态研究中心首届全国文化论坛在勤政楼第四会议室举行。省文化厅副厅长郭书城,原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张国祚教授,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壮海教授,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金民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主任翟胜明研究员,河南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员卫绍生等国内知名文化学者应邀参加本次论坛。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周铁项,副校长王桂兰、孙先科出席论坛会,河南师范大学科研处负责人、相关学院教师、中心研究员、相关专业研究生200余人参加会议。副校长王桂兰、孙先科分别主持论坛开幕式和主题报告会。
周铁项书记致欢迎辞。他首先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和全校4万余名师生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莅临大会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关心支持我校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真挚的感谢。周书记简要介绍了河南师范大学近90年的发展历程和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重要进展,强调在“十二五”期间,要力争在建设好现有省厅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同时,实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零”的突破。
郭书城副厅长在致辞中强调中原文化生态研究对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大省有着重要的作用,省文化厅已与河南师范大学中原文化生态研究中心签订了协同创新的战略协议,共同推动中原文化发展。他还高度肯定了近年来河南师范大学社科研究工作取得的成就,希望河南师范大学社科研究工作者再接再厉,努力迈上新台阶。
在随后的主题报告中,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研究领域,深刻地论述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诸多问题。张国祚教授作《深刻理解十八大关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论述》的报告,重点阐述文化软实力对一国发展的重大作用及如何加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沈壮海教授作《走向文化强国》的报告,将核心价值体系视为“文化核心”、“文化磁心”、“文化轴心”,并就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作了理论性论述;金民卿教授作《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方位及其面临的挑战》报告,从“外在环境变化与国家文化安全的挑战”、“内在环境变化与社会信仰体系的格局”、“历史方位的变化与文化体制机制的滞后”、“新媒体文化的快速发展及其带来的问题”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翟胜明研究员作《主流刊物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报告,强调主流刊物在文化引领和推动中原文化建设中的主要作用;卫绍生研究员作《文化传承创新的几点思考》报告,重点阐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路径和建议;王桂兰教授作《中原文化生态研究的定位与价值》报告,系统阐述中原文化生态的概念与构成、研究定位与特色、研究意义与价值。专家们的报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引起了在场师生的深入思考。
中原文化生态研究中心是为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现实需要,以我校现有的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为主体,通过优化组合学校部分省厅级和校级科研机构而成立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平台。本次论坛的举办,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精神,为深入探讨中原文化生态发展的理念、理论及实践,更好地服务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凝聚中原文化生态研究力量,壮大河南师范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影响力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