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高等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高职的职业性特征决定了高职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必须在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保障下,走校企合作之路。在分析高职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校企合作;高职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 2012 )03-0004-03
2006年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的职业性决定了高职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必须在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保障下,走校企合作之路。
一、校企合作对于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新类型。它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有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的属性;它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又不同于中等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和职业培训,有其自身内在的本质特性和要求。因此,高职教育既要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更要充分体现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的特殊要求,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方面都要办出高职的特色。
推进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的突破口。各院校在创建示范性院校的过程中,结合各自的特点,探索了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模式,搭建了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工学结合平台。通过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强化了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充分凸显了高职教育教学新亮点。因此,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是高等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发展和改革的需要。
二、现行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过于专业化,忽略了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强调职业技能的训练,突出职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这是工业化社会要求的具体落实,它以职业岗位的分化和职业技能的相对稳定为前提,重视的是职业资格的获得。应该说,这种职业岗位能力本位和主导的思想,是基本适应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但一些高职院校在确定培养目标时过于强调专业化和针对性,专业面狭窄,则难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发现,随着科学技术和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新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的并不是劳动技能的日益复杂化,而是劳动技能的简化和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是和工业化所追求的岗位技能专门化、复杂化特征相反的一种趋势。
(二)课程内容过多关注职业的客观需要,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
课程内容及目的单一地指向某专业、某工种应该达到的职业要求,更多地考虑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课程的编制注重文化课知识的掌握、专业技能的强化,忽略如何把课程作为一个信息载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课程内容过分重视原理和结论,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缺乏应用性和可开发的空间。一些高职院校选用的教材,遍布“知识点”,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完全按照从理论到理论的学科体系安排教学内容,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实用知识,以至于让学生觉得,进了职业学校就要进行专业理论研究。于是,很多学生在考试前“死记硬背”那些原理和结论,考试结束以后,大多很快遗忘了记忆的知识。此外,高职课程内容的设计没有预设的空间,尤其是专业技术课,严密的学科逻辑体系制约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教师没有施展才华的余地,学生无法在体验中生成新的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结构失衡,理论课与实践课割裂
一些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界定的实践上的“技术应用型”以及理论上的“必须、够用”原则作简单、片面的理解,过分加大或缩小某一类型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导致高职课程结构体系的失衡。
理论课与实践课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最主要的课程类型。理论课一般包括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实践课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操作技能。两类课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为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服务。但从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看,这两类课程搭配尚不默契。许多院校仍然将课堂教学作为专业课程学习的主要形式,奉行理论先行、理论为主、实践依附于理论的教学策略,将理论的学习与技能的习得割裂开来。虽然最近几年这种现象有所改观,但许多高职院校只是简单地采用“叠加式”的方法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机械地拼凑在一起,二者之间形成的是基础和承载的依附关系,高职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貌合神离、二元分裂的局面并未得到改观,发挥不出两者共同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合力作用。
(四)课程设置滞后于市场需求,人才培养难以对接就业市场
课程设置滞后于市场需求也是目前高职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高职教育应直接面向社会需求,尤其是当地就业市场,以培养出满足同时期市场需要的毕业生为目标。但由于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对市场需求调研和必备的行业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课程设置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同期就业市场的需求。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高职院校虽然基本上能熟悉市场对某类人才的需求,也能及时地开设相关的专业,但是往往强调了学生“量”的增长,忽视了“质”的提升。另一方面是有些高职院校在某些专业上有较强的培养基础,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上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但是在进行行业分析时,不能有效地结合相应的能力单元进行培养,导致“毕业生并不能进入对应产业界”现象的发生。因此,充分了解人才市场和紧密跟踪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可以为高职课程设置提供方向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