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天翠竹,错落有致地点缀大地;竹林中央,蜿蜒的石径通向远处,颇有些“曲径通幽”的意境——这张艺术品般的照片,让不少观众都情不自禁地赞叹:“实在是太美了!”而对照片拍摄者、从小在江苏宜兴竹林间长大的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羊茜同学而言,这样的“人间仙境”已然是再熟悉不过的风景。“小时候就住在乡间,推开家门扑面而来竹子清新的味道,至今记忆犹新。”
故乡故景,是游子心中永远的寄托。90后大学生眼中的故乡又是怎样的呢?今年寒假,千名上海交大学子在回乡过年之际,自发组织“最美中国”寒假社会实践,随手拍下家乡美景并发布在网上,以数千张照片和数万次的总访问量掀起一股“最美中国风”。他们用各地照片拼成一张中国地图,道出心头的自豪——“看过千万风景,也比不过家乡的美丽!”
感叹:家乡翻天巨变
“前三幅是平房区改造前的照片,后三幅是开发后的,变化是不是很大?平房区改造对改善空气的帮助大了去了——致那些年和我一起在烟雾中上下学的孩子们!”
大二学生孙国强的手里头拿着自己的“得意之作”,他的家乡在黑龙江的海林,几乎是中国的最北边。照片里,一座矮平房“孤独”伫立,背景是鳞次栉比的高楼,一新一旧,相映成趣。“这就是家乡发展的缩影,很有意思。在东北,一旦到了冬天,土地都冻硬了,所以拆迁工作必须等到来年的春天。”
“如果不是有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我也许不会对海林观察如此细致,更不会深入了解这座小城的一切。”他的四川同学吴克也连连点头。吴克是在绵阳长大的,这座在地震中受过创伤的城市,如今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在用相机记录下风景后,不善言辞的他还在日志里动情地写道:“纵然‘魔都’繁华富丽,却也不能让我如何痴迷。而涪城的万达商业广场,则让我如同见到新玩具的孩子般兴奋。为什么呢?我猛然醒悟:因为,这里的一切都透着家乡的味道。”
回味:幸福家乡记忆
帅气的刘年晏来自台湾,去年九月通过自主招生成为交大机械学院的新生。一个学期的新生活,最让他难忘的是热情的大陆同学,而最不习惯的则是上海寒冷的冬天气候。他家住在台北的桃园县,“特别棒的空气质量”让他自豪,照片里也是湖天一色、一片湛蓝的自然风光。
刘年晏告诉我们,家乡过年的风俗是放天灯祈福:“我会在那个时候许下很多愿望!”他说自己已经习惯了上海的生活:“家乡让人想念,但是上海也很吸引我,我已经是‘新上海人’啦!”
尽管在老家时天天可见,但对来自西藏的学生其美南加而言,布达拉宫永远是离乡的拉萨学子“心中的圣殿”,自然也是照片里少不了的风景:“我的家乡有母亲河的呼唤、有古老文明的回音。听着转经筒的呢喃声,心也会慢慢沉静下来。”而一张在东北的冰天雪地里啃冰棍的照片,也掀起了一轮小小的轰动:“这也太牛了吧!” 有学子感叹:“懂得观察就会处处成景,随手拍就很好看!”
心声:描绘最美中国
“最美中国”寒假社会实践的受欢迎程度连组织者、交大机械学院的本科生林秀娟都意料不到:“太火了!活动发布后一天不到就已经收到照片的投稿,到最后一看,几千名同学参与,收到的照片真的遍布中国每一个角落!”
“90后是在祖国火热发展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心里充满着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只是习惯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林秀娟说。网络尤其是社交网站、微博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这些照片的传播扩张了渠道,而参与“最美中国”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子正在用镜头承担起责任和使命:“很多同学都认识到,发展家乡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创作,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温暖。”
目前,林秀娟们正在搜集学子们在祖国各地留下的创意笑脸照片,他们希望组成一幅“笑脸中国”地图并发布到网上,以青春的欢笑感染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