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职院国际贸易实务省级特色专业发展与建设注重职场实战实操
“在澳杰卓越班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企业搭建的真实平台直接和老外谈生意,和国内供应商进行沟通,而且学会了询盘、发盘、跟单、单证制作等实操技能,现在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1月22日,在嘉职院3号楼下的国际贸易综合实训中心,国贸103班的管军同学对这种“教、学、做”一体化的校中职场化顶岗实习兴趣十足,正是在这个引企入校的澳杰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里,在搭建的阿里巴巴企业网这个接触真实业务的平台上,国贸103澳杰卓越班48名同学的实习实训如虎添翼,他们根据供给商品种类的不同而分成6个部门,每个部门设一个业务主管,如蒋含飞、叶群雷、管军等同班同学摇身一变而成了“同事”关系,他们不仅学会用外语与老外进行交流沟通,而且能够很快上手操作。
澳杰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邓秀峰介绍,经过十多天的网上跟单洽谈,在公司业务经理的指导下,管军同学成功谈成一笔人民币10万元的订单,经验货后将于近日出货。邓秀峰说:“其实有没有谈成订单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我们校企搭建的真实平台,能让学生学会实战实操技能,使他们还没毕业就能上手。”据了解,嘉职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通过引企入校,搭建“校中场”,现已顺利连续开展3届人才合作培养,校企共同举办了国贸094澳杰特色班、国贸103澳杰卓越班、国贸114恒硕班。
找准工学结合切入点,探索完善“校中场”教学模式
谈到‘校中场“建设,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负责人宫相荣教授特别带劲,“我们这个‘场’是职场的‘场’,而非工厂的‘厂’,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里面蕴含的理念大不一样。”“校中场”是要在学校中搭建一个真实的职场环境,使教育教学职场化,使专业群更好地对接产业群,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由封闭式转为开放式,“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由黑板上讲授国际贸易知识,转变为在真实的职场中进行实际操作。“这样知识才能被激活,进而转变成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我们的专业发展与建设就是要注重实战实操。”宫相荣教授说:“我们的教学遵循的是‘能力本位’,强化的是操作技术,提高的是职业能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早在2009年宫相荣教授便开始联系和运作“引企入校”事宜,并于当年5月成功将嘉兴市澳杰进出口有限公司引了进来,使之成为欣禾职教集团紧密型合作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并探索“校中场”教学模式,即在职场氛围中开展“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活动。通过总结“校中场”的经验,完善“校中场”的机制,发挥“校中场”的作用,使学生顶岗和毕业实习“进企不离校”,指导教师“下企仍在校”,师生在职场的环境中共同成长。据了解,目前“校中场”已经成型并逐步完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已经确立。
夯实实验实训平台,校企共编教材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指导实习
为了使学生毕业后上手快,实现就业“零距离”。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群于2010年末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以澳杰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名义申请开通阿里巴巴企业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直接和外商进行洽谈,熟练掌握询盘、发盘等国际贸易具体操作业务,在校期间开展“实战”,积累实操经验。与此同时,又将阿里巴巴的春晖校区引进学院,学生可免费听课,大大开阔了师生的视野,使学生掌握了实践的本领和技能。
校企共同修订和完善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策划和建设了国际贸易核算实训室,共同编写《国际贸易核算教学大纲》,共同建设《国际贸易核算课程》,并且共同编写了《国际贸易核算》教材、《国际贸易核算的作业与练习》(技能型)、《国际贸易核算实验指导书》、《国际贸易核算技能训练指导》、《商务礼仪与沟通》教材。澳杰进出口有限公司还专门聘请2名业务经理担任学生的实训指导老师,开展对学生的技能实训,校企共同指导学生的顶岗和毕业实习,共同运作企业对教师实践和指导的相关事宜,使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区域经济相对接,教学资源与企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训练的载体由企业依据实际业务编制,并经企业员工指导,学生掌握了操作技能,为学生就业和继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顶岗和毕业实习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要通过顶岗和毕业实习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现状,熟悉国际贸易流程,明确国际贸易环节和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国际贸易操作要领,培养和形成处置国际贸易活动的操作技能。而鉴于外贸企业的特性和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分开的现实原因,大多数企业都不可能真正让学生真正顶岗,这样学生其实在企业无从接触到企业的实际业务,提高不了操作技能。为此,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从实际出发,引进“校中场”,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借助阿里巴巴企业网开展国际、国内购销业务,学生按业绩获得补助,凭业绩应聘上岗,使学生熟悉国际贸易的流程、要领、步骤及相关要求,掌握沟通和操作技巧,从而培养出实用、管用、好用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商务人才。
“校中场”“教、学、做”一体模式具有推广价值
澳杰进出口公司业务经理胡晓琴、胡卫东表示,学生在实训中边做边学,在干中学,能力提高十分迅速,大家遇到什么问题,会自己开动脑筋主动去想办法,去解决,碰到汇率、单证制作等问题,经常开展团队协作。因此,在综合实训中心,学生都主动请求加班加点,主动去学习,这样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职业能力,也使公司的业务量和浏览量创出新高。
在校企共编教材过程中,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编写《国际贸易核算技能训练指导》、《商务礼仪与沟通》等校企合作教材,两本教材均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其中《国际贸易核算技能训练指导》一书突出学生主体、能力本位理念,分成五大模块,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成为浙江省十一五重点教材《国际贸易核算》的配套用书。
澳杰进出口有限公司承办的澳杰特色班也被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评为2011年度产学合作优秀项目;澳杰进出口有限公司连续2年被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评为产学合作先进单位。继澳杰特色班后,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又办起2010级澳杰卓越班、2011级恒硕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被充分激发和唤醒,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专业成绩和实践成绩都大幅提高。澳杰卓越班的蒋含飞、仇婷婷同学在第二届全国国际贸易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商务谈判技能一等奖、综合技能二等奖、出口报价技能三等奖;邵燕同学还在第三届全国职业院校外贸技能比赛中夺得单证比赛二等奖。这些都促进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培养出了让家长放心,企业愿用,学校满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由宫相荣教授主持的“引企入校‘校中场’建设和完善的探索与实践”教改项目,已荣获2012年嘉兴市市属高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群将打造出一批拥有嘉职院署名,留有嘉职院印记,彰显嘉职院活力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系列教材、实验实训基地和教学载体。
通讯员 赵远远 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