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网站日前公示2013年审批设置民办本科学校和部分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本科学校名单。华师增城学院被列入“专家考察”的序列,并在官网上予以公示。若转制成功,该校将成为广东17所独立学院中,首家与母体高校完全脱钩的学校。
我国独立学院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当时,为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国家鼓励公办本科院校结合社会资金,举办独立的学院。独立学院自诞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其中最大的争议就是独立学院的身份问题。背靠大树好乘凉,这种“优越的出身”会让许多独立学院难以舍弃,所以大部分独立学院并不急于脱离“母体”,尽管“母体”会向它们收取巨额的管理费。因此,在有的人士看来,敢于同过去划清界限的“独立”之举,像壮士断腕,需要天大的勇气。
根据教育部2008年颁布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5年内独立学院将调整充实,经考察验收符合要求,核发办学许可证,这也就意味着独立学院早晚都得独立。独立的第一步是从自授学位开始。尽管从2012年开始,独立学院已经开始自授学位,对学生的吸引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独立学院依靠母体高校的办学力量和教学管理还能维持着不错的办学境况。如今,一旦彻底脱离母体成为民办本科院校,招生将成为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面对师资弱、办学质量差、学历认可度不高等质疑,独立学院能“独立”吗?大家表示很担忧。
不过,笔者认为脱离母体高校对于独立学院的发展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尽管可能会有部分独立学院不适应变化而倒闭,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不必太在意。对于脱离了母体的独立学院来说,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办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入读。很多独立学院已经对母体高校产生了很严重的依赖心理,有些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不是根据学校条件从实际需求出发,而是为了谋求最大的利润,什么专业热开什么,盲目跟风,没有特色;还有的只考虑如何低成本高回报,不注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样的自然要被淘汰。
伴随高校扩招而生的独立学院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它们被母体“扶上马,送一程”之后,已走到迈向未来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