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是指那些智力和生理并无缺陷,但思想品德、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这些学生艰苦朴素、求实上进、刻苦学习、奋发进取的精神明显下降,其中还有一些学生厌学情绪较高,拜金主义滋生。因此后进生普遍存在,每个班都有,只是程度不同,人数多少不同而已。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之一。如何去做,我认为用心是第一位。
一、要树立信心:
信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教育实践表明,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通过教育都会有所进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灵变化,着力寻找他们的智力爆发点和思想闪光点,从小事入手,及时表扬,加大肯定,引导、强化、迁移力度,以唤起他们的内在动力。
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认识到后进生其实也是希望被承认,被肯定的,只要不断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为他们走向成功之路牵线搭桥,并肯定和鼓励他的点滴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树立自尊心和上进心,后进生的转化就会有希望。
二、要有诚心
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对于长期受到歧视,遭到冷遇,挨过批评,具有压抑感和对立情绪的后进生来说,需要有百分之百的真诚之心。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多一份信任,少一份怀疑,让说真话的学生得到肯定,让说谎话的学生感到内疚。信任是可促进师生的情感沟通,信任能体现出班主任的关心和爱护,促使学生亲近班主任,依赖班主任。
真心相见,以诚相待,这样就能唤起他们改过自新、奋起直追的强烈欲望,并把它付诸实践,一旦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他应该转变,实现由后进到先进的转变时,他的变化将是非常巨大的。
三、要有爱心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过:“爱之者,人爱之,尊人者,人尊之。”爱,这种积极而崇高的感情,能唤起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体会,爱对于激发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求知欲,开发其智力,消除其陈见,转变其观念,陶冶其情操,塑造其灵魂都有着重要作用。
爱心是和煦的春风,能温暖后进生的心。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他们一般是缺乏父母爱、师爱、友爱或思想发生偏差所致,这就决定了他们尤其渴望得到爱。在班集体,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对待他们多一份暗示提醒,少一份直截了当,多一份诙谐幽默,少一份平淡说教,多一份自责自嘲,少一份责怪埋怨。了解他们,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讲道理,注意他们一点点的变化,用爱心、用真情去感化他们,他们就会从内心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从而遵守纪律、勤奋学习。
四、要有耐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后进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次教育活动,一项措施往往不能收到显著教育效果。有些后进生虽然一时有所转变,但很可能会出现反复,甚至倒退,又使他们再度成为后进生。所以,班主任应做好打“耐久战”的思想准备,后进生一旦从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轻柔的抚摸中意识到被重视、被赏识,由感到无限的温暖。
与他们相处时要注意,接触时重“主动频繁”,忌“被动稀疏”;谈话时重“平易近人”,忌“居高临下”;批评时重“技巧”,忌“狠”;德育教育重“事实引导”,忌“大话、空话”;知识传授忌重智育,轻能力。教师要反复抓,抓反复,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要给后进生以帮助,而且要给后进生以时间。
五、要独具匠心
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任何事物都具有特殊性,处理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世上没有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同的后进生有不同的特点,要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不同方法才能让后进生转化,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后进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对他们要作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了解他们思想变化的过程,找到症结所在,不能只看表象一样对待,否则即使一时奏效,但时隔不久,仍会故态复萌,旧病复发。既要借鉴他人成功的管理经验,又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坚持从实际出发,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方法,无论是在观察、了解、综合分析、批评教育、鼓励帮助,处理问题方面都要“有几手”,方法多了,转化后进生就能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否则,一旦新问题出现,就会束手无策,陷入困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后进生坚定信心、付出诚心、爱心、耐心和匠心,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就会落到实处,后进生就会出现冰雪消融的春天,扬起前进的风帆。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 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