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区里危中寻“机”
■邢晖 李玉珠
水深更要巧渡河。对于职教体制改革试点出现的困境,国家和各试点地区有必要加强分析,于危中寻“机”,渡过改革深水区。
对策一:加强顶层理性设计
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的顶层设计包括法律的制定、制度的保障、体系的建构、实施及评价机制理性化等,需多方协调统筹,不能顾此失彼。以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为例,必须要与法律制度、教育制度、实施与评价机制等的构建同步,只有各方面问题都逐步解决,职教体系才能顺畅发展。
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的理性规划、科学设计要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立足于社会民主、法治化的需求,立足于人的终身发展、自由发展的需求。要强调一把手责任,因为职教改革事关社会全局,没有统筹和主导全局的能力就无法取得突破,就会沿袭以往非系统化、片段化、零散化的特点。
对策二:调整政府机构职能
尽管政府发展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的职责履行不到位,但有些职责却又不是政府应该承担的。应建立政府、学校、企业、社会机构分工合作、责任共担的职能体系,以转变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积极推动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管、办、评分离,更合理地分权、放权、归权。
一要明确政府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统筹规划、立法、制定标准、整合资源、经费投入、督导等手段加强职教管理,要特别注意教育、人社、发改、财政、编办等不同职能部门的分工与协同。政府还要调动社会力量,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企业、社会和公民投资举办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二要发挥职校办学主体责任,增强办学自主权,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同时引导企业承担作为办学主体之一的责任。三要分权评价职能,发挥社会专业评价机构,尤其是行业组织的评价职能。四要适当归权,针对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分离、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供给资源分散、教育部门管理和人社部门管理分立等情况,有些地区发出归口管理或另设专门机构统一管理的呼吁,但是否要自上而下或做出全国性的管理体制调整,必要性和可行性值得研究。
对策三:完善立法支撑体系
目前我国职教法律建设比较薄弱,国家级别的职教法律只有颁布于1996年的《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法》一部。该法强制性不足、缺乏实施细则,很多规定无法落实。我国缺乏单项法,比如校企合作是职教发展的重要人才培养方式,但一直没有单项法支持。
进行职教体制改革,应完善法律支撑体系。第一,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与修订相关职教法律法规,制定各种实施细则,为改革发展指明方向。第二,以立法形式把国家对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的基本方针和重大政策固定下来。第三,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需要,建立《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法》的下位法及各单项法,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对策四:推进职教制度建设
全面推进职教改革,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又要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特别是对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选择部分地区和领域先行先试、积累案例,为改革提供鲜活经验和实践标杆,是推进改革的有效机制。今后一个时期,各试点地区应站在完善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国家制度的高度,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总结和推进。
试点工作应突出以下制度建设:落实招考制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制度建设、完善集团化办学制度、不断强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需求预警与服务制度、创新职业院校的考核评价机制等。
对策五:重视制度衔接和匹配建设
职教体制改革涉及多个部门,应重视制度匹配建设。
一要加快改革劳动制度和用工制度,包括工资协商制度。监管企业行为,严格企业用工标准,保障技术工人的权益。二要构建可信承诺的实习(培训)合同制度。既可以保证企业很好地开展培训工作并阻止其剥削学生,也可以约束学生,尤其是订单培养的学生或学徒工为企业服务足够长时间以补偿企业的投资成本,还可以保证职业院校不在企业和学生之间谋取不当利益。三要建立技能资格认证体系。国家、企业、行业协会分工合作,设定并执行技能资格的评估和认证程序,规范企业行为,保障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质量。
对策六:以科研指导实践
一要加强对试点项目及重点热点问题的科学研究,指导试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教育部领导曾建议当前研究的重点是:现代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内涵外延及国家制度、体系和发展路径研究;现代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与现代产业新体系研究;职教发展中政府与市场、与社会关系研究;产教融合中的学校发展战略研究;多元主体办学与产权制度改革研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家分配政策研究;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教体系基础的研究;集团化办学制度多元主体作用及政策研究;职业院校国家技术技能积累地位、作用研究;建设形成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文化价值观研究。
二要加强各地区的科研力量。密切与教育行政部门、基层学校的联系,整合普通高校、学术团体、行业企业力量,形成以教育部门职教教研机构为主体、以行业企业和高等院校等职教研究机构为补充、既统一合作又分工协作的运行格局。建立职教教研机构与行业企业和高等院校定期沟通、相互交流的对话机制,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职教教研新路。(作者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