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条件
围绕唐山市矿业开发的战略目标,结合矿业工程学科发展特点,以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为契机,重点建设了矿业开采技术、矿山安全技术和矿物加工技术三个实验研究平台。
(1)矿业开采技术研究平台
设有采矿工艺实验室、矿山岩石力学实验室、相似模拟实验室、充填采矿实验室、数字矿山实验室、采矿模型室等实验室,拥有电液伺服岩石力学试验机、微机控制岩石三轴试验系统、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岩石剪切、蠕变试验系统、岩石磨蚀伺服试验仪、物理模拟试验装置、野外试验与探测设备、岩石超声波检测设备以及大型数值分析软件,采矿模拟实验系统等,设备总值820万元。
主要研究露天、地下开采理论与技术、开采过程中的采场及边坡稳定性及矿山压力等理论,包括深部采场矿压显现和采动覆岩移动规律与地表移动预测理论、深部高应力条件下采场与巷道围岩失稳机理及控制等的关键理论与技术及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表陷落的机理和规律及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技术等。
(2)安全技术实验研究平台
设有矿山瓦斯防治实验室、火灾防治实验室、矿井通风实验室、粉尘防治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实验室等。实验室拥有矿井空气气相色谱仪、煤层渗透率自动测定仪、煤与瓦斯突出电磁辐射检测仪、高压容量法吸附装置、矿井水害水文地球化学探测设备、矿井火灾模拟系统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瓦斯突出防治高压供水系统等,实验设备总值644万元。
主要以矿井瓦斯、火灾、水害防治、地质灾害防治为主要研究方向,针对矿业开发中重大灾害的成因、预测预报理论以及防治对策等关键问题,采用地质学、地球物理探测和采矿工程学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展开矿井瓦斯突出预测与防治、自燃火灾发生机理及防治、矿井水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3)矿物加工技术研究平台
设有碎矿磨矿实验室、磁选实验室、重选实验室、浮选实验室、电选实验室、矿物分析实验室、矿物材料实验室等。拥有电动电位分析仪、周期式脉动高梯度磁选机、离心选矿机、尼尔森选矿机等设备,设备总价值307万元。
主要研究矿物的分离技术,化学添加剂的制备、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矿物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和发展微细粒矿物及伴生矿物加工利用新技术。致力于各种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的选矿工艺、高效药剂及矿物材料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
二、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
实验室在编人员46人,其中具高级职称30人,具有博士学位35人,占在研究人员总数的76%。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水平高、整体实力较强的学术队伍。
近三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82人,毕业研究生148人。近年来,通过加强研究生培养制度建设和培养条件建设,不断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开放交流和运行
实验室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逐步完善,聘请了国内著名专家和本单位有学术造诣的科技人员组成学术委员会,研究和决定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审定研究课题,监督课题进展,协调实验室开放事宜,组织论文答辩及成果评价。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成立实验室管理委员会,解决并监督实验室的经费使用,决定实验室建设的重大问题,全权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
实验室坚持全方位开放,立足唐山,服务河北,面向全国,加强了与企业及科研单位的合作、协作,如进一步加强了与开滦集团、冀中能源、河北矿业、首钢矿业公司等大型矿山企业以及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联系。
实验面向国内外学术同行开放,并鼓励科研人员“请进来,走出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2011年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50人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实验室进行学术讲座10次。
四、科学研究
目前承担国家及省级研项目24项。2011年验收和鉴定各类科研项目8项,获科研奖励2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120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32篇。
代表性研究成果有:
露天转地下相互协调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
煤层赋存一氧化碳规律及其应用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9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低品位难选赤铁矿高效分选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