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艳(前排左)指导学弟学妹为挑战杯大赛作准备
十八年前,弥留之际的父亲拉着母亲的手,含泪嘱托一定要将三个女儿拉扯大、读大学;十八年后,两个大女儿一个研究生毕业,一个研究生在读,而最小的女儿吴晓艳也于6月19日站在了三峡大学毕业典礼的发言席上,代表数千名毕业生倾吐毕业感言,彻底遂了父亲的遗愿。
单亲姐妹自强求学感动校园
吴晓艳来自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腰新乡的一个农村家庭,尚在幼年父亲便因病离世,因而在吴晓艳依稀的儿时记忆里,父亲的脸却总是那么模糊,以至于她长大后也常常不自觉地想象着父亲的模样和父亲健在的家庭情景。但她也从妈妈、姐姐、乡邻处偶尔听说父亲的往事:
父亲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中考时是全县第一名,从此全县闻名,但因奶奶重病等多重因素,他不得不放下了求学梦……
父亲也很爱她们姐妹,在吴晓艳还没有上小学前,父亲就已经将小学3年级前的内容提前教会了她……
然而父亲也是一个不幸的人,那么年轻却因病离世,尽管他是那么的不舍,尽管他是那么的希望亲眼看见三个女儿能实现他的大学梦。
那年大姐吴超艳9岁,二姐吴双艳7岁,而她仅6岁。
父亲的突然离世让吴晓艳姐妹生活陷入窘境与困顿,也让她们姐妹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小大人。“大姐学会洗衣,帮忙做饭、在田里帮母亲干农活,二姐喂家畜家禽,而我就在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捡拾瓶瓶罐罐卖废旧……”这成为吴晓艳记忆最深的儿时记忆。尽管家里没有身强力壮的男人,但母女四人坚强撑起一片天。
生活的不易让三姐妹倍加珍惜求学机会,于是勤奋刻苦成为她们一贯的品质,第一名也成为她们学习的常态。
2007年,姐姐吴超艳以优异成绩考入三峡大学,成了乡里第一个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姐姐吴超艳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努力学习并获得国家、校级等奖学金,课余时间奋力打工赚取生活费,从此没再没从家里要过一分钱。二姐考入齐齐哈尔大学后也是如此。尽管这样,家里依然经济困顿。而让吴晓艳体会最深的一次却是在自己考上大学的2011年。
那年暑期,吴晓艳刚拿到三峡大学录取通知书,大姐吴超艳也因成绩优秀保送为研究生,正当她欢欣憧憬着与姐姐同校读书时,一场痛苦的抉择也摆在了姐妹面前:家里已无力供吴晓艳上大学。姐姐吴超艳准备放弃保研资格,提前参加工作供妹妹读书。“怎么能让姐姐中断学业为我打工呢?我宁愿自己不读也不能啊?”在痛苦中翻来思去的吴晓艳想到求助于社会,求助于媒体,记者将她的遭遇公之于报纸后,好心人的帮助终于圆了姐妹的求学梦。
吴晓艳初到大学,由于没有足够的生活费,她也学起姐姐开始勤工俭学,她做过保洁员、家教、促销员等,还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入多家公司短期打工。
尽管这样,吴晓艳姐妹并没有因为家境而自卑,也没因勤工兼职而影响学业,相反姐妹学会在生活中挤时间,积极参加校园各类活动,真诚待人,热心助人。姐姐曾担任理学院学生会主席,妹妹也成为计算机学院三峡之光·党员基地公益慈善团体的团长,成为全校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标杆。
2011年,姐姐吴超艳当选为三峡大学第八届“十大杰出青年”,2015年,妹妹吴晓艳也登上了三峡大学第十二届“十大杰出青年”的领奖台。一家两姐妹先后获得学校“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这在三峡大学“十大杰出青年”评选史上尚为首例。
“热心肠”姐妹知恩感恩传爱心
姐姐吴超艳上大学第一年学费靠的是政府资助帮扶,妹妹吴晓艳上大学无学费时又幸得好心人的资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吴晓艳姐妹如是想,也如是做。在三峡大学里,大姐和她是有名的“热心肠”。
在辅导员陈华老师的记忆中,吴超艳在校期间,经常去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等弱势群体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说:“别人帮助过我,在我艰难困苦的时候给予我力量,我就应当把这种力量传递下去,让它生生不息。这既是一种回馈,也是一种让自己过得更快乐充实的有效途径。”
而妹妹吴晓艳更是凭着一副“热心肠”走出一条宽广公益慈善路。
刚进入大学后不久,吴晓燕就发现周围同学衣服更新频率很快,于是她萌生旧衣回收的想法,连续四年她坚持将衣服收回来手洗干净后再分类打包,寄往贫困地区或者有需要的团队。2013年吴晓艳又在学院的支持下组建了“三峡之光·党员基地公益慈善团队”,在她的带领下,团队开展重阳节关爱活动、“快乐小桃子”流动图书馆等公益活动,还为学院身患重度尿毒症的学生邓国义募筹到12万元救助款。2014年,她又联合宜昌市慈善总会为夷陵中学身患骨癌的高三学生陈佳寅筹集医疗款,通过义卖活动,共送去爱心款50余万元,全年她和团队成员一起努力筹集的各类爱心款总额高达百万元。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肠”,有时自己却面临着“断顿”饿肚子的危险。“在我的印象中,吴晓艳来寻求学院‘救济’有过两三回。我们知道,她要么不来,来了肯定是实在没有办法了!”三峡大学计算机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刘士成说。
“你自己饿肚子,为别人筹集那么多钱干嘛呢?”老师和她开起玩笑。
吴晓艳却哈哈一笑:“没办法,我对单亲家庭的孩子就是没有抵抗力!”
邓国义是单亲家庭,陈佳寅也是单亲家庭。然而面对那些并非单亲家庭的贫困生,吴晓艳同样积极伸出了援助之手,她还利用做公益活动所结下的人缘,又给不少同学介绍了兼职。学院的师生们大都知道她,班上的同学们更是喜欢她、信任她,甚至给她取了个雅号:“阿姨”—— “不管是班级的事还是学院的事,只要找她,她都会尽心尽力地帮忙!”班上的同学如是解释。
在公益路上,吴晓艳收获了荣誉:2014年,她荣获“宜昌市慈善先进个人”和“公益突出贡献个人奖”两大荣誉。然而她更大的收获却在于公益活动中形成的吃苦拼搏精神品质,锻炼提升的主持、策划、组织协调等多方面能力,这让她在实习时“大显身手”。
2014年下学期在学校推荐下,吴晓艳进入北斗国科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她20多天自学10本专业书籍,主动跟着工程师学测试、安装、调试,迅速掌握相应技术,很快就晋升为技术部主管。随后凭借优异表现又先后升任为公司项目主管、项目经理直至董事长/总经理助理,2014年底,她作为该公司主答辩在与中科院、大唐公司等30余家单位、公司的答辩手们同台竞争,并获得自研芯片答辩第一名,为公司争取到30亿元的订单项目。
“懂事”姐妹孝老爱亲砥砺前行
“我们读书能坚持下来也多亏了妈妈的坚持。她为我们遮风挡雨,生活中的诸多压力和困难她都默默承受,无论多么窘迫的境地,她也从没动过让我们姐妹三人辍学的念头。”回顾自己的成长路,吴晓艳如是说。
在吴晓艳的记忆中,妈妈很少哭,“她是一个坚强的母亲”。父亲去世的时候,妈妈是哭过的,但随后面对舅舅邀请他们一家随他们生活时,妈妈却婉拒说“我一定能把她们拉扯大”,“她担心我们会感觉寄人篱下”。而晓艳再一次看到妈妈哭,却是在她考上大学那年。“大姐保研了,她保研后一直都在纠结,她想放弃读研让我读大学,我想不上大学让大姐读研,就在我们争论的过程中,妈妈哭了。”
妈妈没读过书,但对晓艳姐妹的学习要求严格。晓艳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她在班上考了第三名,获得一个文具盒奖励,而姐姐们都考了第一奖励了书包。妈妈就对她说,姐姐们的书包是可以背出去的,而你的文具盒是放在书包里看不到。“这个对我触动就很深,以后的学习中我更加努力了!”吴晓艳对此记忆深刻。
姐妹三人从小就被母亲悉心教导,教她们为人处世要懂得感恩,教她们面对挑战要勇往直前,教她们在生活中与和为贵,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着急吵架,可以坐下来慢慢谈。三姐妹自小一块儿长大,却从未有过争吵。
而谈起姐姐,吴晓艳也格外亲热。她记得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