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暨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开幕式8月1日在贵阳举行。8月2日作为教育交流周重头戏之一的,由教育部主办、贵州民族大学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在贵阳生态文明会议中心举行。贵州民族大学校长陶文亮教授应邀出席两项活动,会议间隙,记者就贵州民族大学与东盟各国合作交流情况对陶文亮教授进行了采访。
2016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已进入“钻石十年”新阶段,自从2011年参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以来,贵州民族大学与东盟各国各校的交流日益密切。近几年,贵州民族大学在互派教师、互派学生、学术交流等方面与东盟国家高校都有不同程度的交流合作。今后,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的大力推动,相信学校与东盟各国的交流合作会更加紧密。陶文亮对贵州民族大学与东盟各国各校的合作前景十分看好。
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召开,深化了中国及东盟国家的人文交流,架起了“心灵之桥、友谊之桥、理解之桥”。陶文亮说,承办中国-东盟国际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对民大来说是一次打响民大招牌、发出民大好声音的机会。在礼仪接待工作中,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的志愿者们认真服务,周到细致,受到四海宾朋一致好评。同时,学校派出了优秀的跟陪翻译团队参与东盟交流周的陪同翻译工作,民大师生在此次东盟交流周活动中表现非常出色出彩,东盟各国来宾对贵州民族大学师生印象深刻,赞不绝口。
此次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宣传片也交由贵州民族大学来拍摄制作,充分体现了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对贵州民族大学办学水平的充分信任,同时也是贵州民族大学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上的一次重要亮相。贵州民族大学高度重视、精心策划、精细制作,得到了中外嘉宾和现场观众的一致肯定。
陶文亮校长接受记者采访
截止2016年7月,贵州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共招收留学生369人,学历生276人,非学历生93人。其中越南留学生117人,老挝98人,新加坡50人,柬埔寨35人。其中,接收越南留学生数量是全省高校中最多的。“吸引的留学生越多,学校肩负的责任就越大”,陶文亮表示,在不断接收留学生的同时,将把民大的优秀学子派往东盟各国,派遣青年教师参与交流互访,主动将中国文化、贵州文化输出到国际舞台。
每逢节日,留学生们会收到校方为其准备的特色节日小礼品,会在中秋佳节为他们准备月饼和牛奶,并邀请留学生共度中秋。当老挝、柬埔寨人民欢度新年时,校方也会为留学生举行小型的泼水节活动,留学生穿上自己国家的民族服饰表演节目,让他们身处异国他乡也体会到亲人般的温暖,融入到贵州民族大学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来。
陶文亮说:“贵州民族大学承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对提升贵州民族大学的国际声誉大有裨益。特别是去年第八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中,学校承办了“中国-东盟教育高官论坛”,与东盟国家教育官员和大学校长建立了密切联系,并就共同成立中国-东盟跨文化研究联盟、共建孔子学院等事宜达成一致”。
贵州民族大学紧扣当前贵州发展的大环境建立了山地旅游与民族经济研究院,“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对于留学生,也是如此,在未来留学生的招生办学上,在办好固有专业的同时,学校会考虑开设新的专业,将“民”字招牌办出特色与水平。尤其站在全新的国际视野下,中国与东盟十国之间都签署了教育交流合作协议,与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印尼之间签有互认学历学位协议,学校更要抓住机遇,丰富合作项目及内容,大力拓展国际教育的新局面。
“我们要用好‘中国—东盟教育周’这一平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质量的对外交流合作”,陶文亮说,“我们的互访、互派、学术交流活动要并驾齐驱,为学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创造良好的输入、输出环境。早日将民大送上更大更宽广的国际舞台,展现民大特色讲好民大故事,让贵州民族大学的亮丽名片传遍世界各个角落。”(通讯员:李晓蕾 陈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