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和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支持下,由陇东学院主办,陇东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甘肃省固沟保塬工程研究中心、“黄土工程性质及工程应用”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承办的“黄土塬区固沟保塬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5期土力学及岩土工程青年学者沙龙”在陇东学院成功举办。
开幕式上,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第三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延杰、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任春峰作了讲话,陇东学院副院长刘万锋出席会议并致辞。开幕式由国际减震控制学会会员、甘肃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兰州理工大学人事处处长韩建平教授主持。
清华大学王睿研究员,兰州大学张虎元、张帆宇教授,长安大学苏生瑞教授,兰州交通大学王旭教授、张熙胤副教授,庆阳市水土保持管理局卢东平高级工程师以及陇东学院、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庆阳市水土保持管理局、庆阳市自然资源局、庆阳市资源勘查院、庆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庆阳市海绵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甘肃柏源湿陷性黄土生态治理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学者300余人参加线上线下研讨。
本次研讨会以“固沟保塬背景下岩土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分上下两场进行。28日上午,学术研讨会由韩建平教授和张帆宇教授主持,下午由张虎元教授主持。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副秘书长、理事、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土石坝专业委员会(TC210)秘书长王睿以线上形式作了《砂土液化大变形细观机理和本构描述》的报告。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教授,土木工程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日本京都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张虎元教授作了《董志塬城市化与固沟保塬关系研究》的报告。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黄土滑坡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中国工程地质委员会委员张帆宇教授作《流动型黄土滑坡液化致灾机理与思考》的学术报告。
兰州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国际减震控制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抗震防灾协会理事韩建平教授作了《抗灾韧性与城市基础设施》的报告。
长安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86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陕西省地质环境专家苏生瑞教授在线上作了《固沟保塬工程的工程地质研究》的报告。
兰州交通大学道桥工程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理事、交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旭教授作了《水蒸气增湿非饱和黄土水—热运移规律研究》的报告。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道桥工程系副主任、党支部书记、硕士生导师、中欧建筑技术交流与合作协会理事张熙胤副教授作了《冻土层对桥梁桩基础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的报告。
庆阳市水土保持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卢东平作了《庆阳市固沟保塬工程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
陇东学院杨永东副教授、董芸秀副教授分别代表学校作了《生态性固化土植草试验及其在黄土边坡防治中的应用研究》、《沟谷地形对高填方盖板涵受力及填土沉降特性的影响》的报告。
现场参会学者围绕黄土工程地质作用与固沟保塬的互馈机制、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新技术开发、冻土层桥梁工程抗震问题、黄土边坡新型生态加固机制及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董志塬固沟保塬创新实践及黄土沟壑区高填方涵洞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
会议闭幕时,刘万锋表示,学校将以此次学术研讨会为交流平台,广纳真知灼见、广聚学术资源、广交学界同仁、开阔视野、扩展合作空间,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合作寻求新思路、拓展新途径,与领域内专家学者共同促进黄土工程与黄土环境的协同发展,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借本次学术会议契机,学校召开了土木工程学科建设座谈会。座谈会由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处负责同志主持,副院长刘万锋教授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教务处、科技处及相关学院负责人与学科骨干教师参加会议。座谈会上,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张虎元教授、副院长张帆宇教授,兰州理工大学人事处处长韩建平教授,兰州交通大学张延杰副教授、张熙胤副教授、牛亚强副教授等专家学者就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开展座谈交流。与会专家对土木工程学院学科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围绕土木工程重点学科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