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沈阳市与东北大学就深化校地融合发展进行工作会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新伟主持会商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吕志成,市委常委、副市长周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闻然,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志寰出席,东北大学党委书记郭海、校长冯夏庭院士出席。
王新伟、吕志成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谢东北大学给予沈阳振兴发展的大力支持。王新伟说,东北大学与沈阳相融共生、相互成就、共同成长,是这座城市文化积淀的生动写照、竞争能力的重要依托、创新突破的强劲引擎、展示形象的靓丽名片。刚刚闭幕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要求,扛牢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着力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等十个方面攻坚突破,在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中当好“排头兵”。希望东北大学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强化学科、科研、人才培养等优势,全面参与沈阳攻坚之年攻坚之战特别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沈阳20个产业链和10个重点产业集群,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航空航天、金属材料、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优化学科设置、引才计划和项目团队建设,加强前沿引领技术、关键共性技术、颠覆性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问题,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赋能浑南科技城等“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创新空间建设,加快深部工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与沈阳产研院结合提升东北大学创新港产业孵化能力,落地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打造高质量创新平台群,做大做强国家大学科技园,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水平;赋能人才强市战略,打造院士领衔的国家级创新团队,大力培养未来产业领军人才、卓越工程人才等高素质人才,共同搭建平台,吸引海内外东大校友回沈创业。沈阳全力支持东北大学“双一流”建设,优化工作专班,强化资源统筹,密切工作协同,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与东北大学携手共进,让东大因沈阳而更兴、沈阳因东大而更盛。
郭海代表学校师生感谢沈阳市委市政府给予东北大学充分的信任和全力的支持。郭海表示,东北大学是辽沈人民养育的大学,与沈阳市的发展紧密相连。东北大学把沈阳的发展视为最大机遇和最宽广的舞台,锚定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定位,聚焦“一枢纽四中心”,把推进与沈阳的融合发展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具体行动,全面融入沈阳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和新质生产力等需求中。学校将强化科研、技术、人才、智力等各项支持,探索建立校地融合发展示范区,开展有组织的市校、区校、企校合作,整合资源,提升合作效能,解决制约区域、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战略问题;市校联动,合作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形成市校对接机制,不断拓宽学校发展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实现资源共享、双向赋能。郭海强调,学校成立了合作发展委员会(服务东北全面振兴委员会),充分发挥服务辽沈振兴的统筹协调作用;已经制定《东北大学服务沈阳全面振兴新突破行动方案》,从“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支撑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沈阳市培养卓越工程人才”“打造高端人才汇聚基地,为沈阳增强振兴动能”三个方面助推沈阳在打造新时代“六地”中当好“排头兵”。
冯夏庭表示,作为地处沈阳的高校,我们深切感受到一座有活力的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大环境上给予学校的强有力支撑,学校也把服务沈阳全面振兴新突破作为学校发展的导向,不断加深与沈阳市的合作共建,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冯夏庭简要介绍了学校与沈阳市现有合作情况,以及未来学校服务沈阳的六个重要方向。一是稳步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智能制造、新材料提供新范式。二是加快建设“沈阳—东北大学创新港”,将其建设成为沈阳产业发展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三是牵头组建辽宁高等研究院,推行“人才+项目”博士后分类培养新模式,加快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振兴发展胜势。四是积极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推动辽沈经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支撑辽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五是面向沈阳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定制化”培养企业所需的技术骨干,扎实推进未来技术学院建设,为沈阳培养未来工业智能领域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六是构建面向沈阳本地转化的创新机制体系,继续加大校地转化平台建设力度,引领沈阳制造业振兴和区域特色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作者:李海英 杨明 编辑: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