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9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新时代思政课教育教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行动方向。五年来,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工作实际,瞄准关键发力,将思政育人定位于思政课教学改革、学院高质量发展和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围绕思政课程建设、党组织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思政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构建思政育人新格局。
立足思政课教学改革
打造“思政+专业”双驱育人模式
学院坚持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有机融合、同频共振,科学打造“思政+专业”双驱育人模式,构建“金木水火土”五大课程建设渠道,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以高质量课程建设提升思政育人成效。学院主动加强同各二级学院的沟通,延伸思政工作,共同研究活动内容、形式、节奏,促进形成思政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开展“深挖思政元素 融入课程思政”专题讲座,举办“课程思政”经验交流会,推动思政教育在专业教育中“进讲义、进课堂、进头脑”。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被纳入学校专业评估自评体系,“思政+专业”双驱育人基础不断夯实。学院围绕打造思政“金课”的目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点申报和建设为抓手,不断打磨提升思政课程质量,举办“紫霄教学讲坛”等系列活动,推动省级、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和申报工作,强化课程建设目标。对新进思政课教师配齐建强教学导师,通过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动一批中青年思政课教师茁壮成长,以“入木三分”的课堂教学标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结合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学生特点和课程要求,推行“课前十分钟”体验式教学活动及“个性化考核标准改革”,以“水利万物”的方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构建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全景式教学资源网,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拓宽教学育人渠道。通过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发挥备赛比赛的锻炼作用,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思政课”、“五大五培思政课”的品牌创建,在打造“火”起来的思政课的过程中,激发改革创新热情。利用具有莆田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研学研修活动,引导教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思政课讲的更“接地气”,同时基于思政课教师的学科专业背景,依托木兰溪研究院等4大科研平台,深入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推动实现“以研促教,教研相长”,夯实思政理论基础。
立足学院高质量发展
打造党建引领的大思政新格局
学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学院发展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加强政治建设,畅通衔接机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主阵地”作用,擦亮思政育人的鲜明底色。学院利用主题教育、党日活动、党课等载体,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思政课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不断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学院深入实施“1+N”建设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引航计划,与厦门大学、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等开展结对共建,创新区域协同育人新机制。学院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莆田一中、莆田市实验小学等9个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共建基地开展活动。学院与莆田市多家行政企事业单位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共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基地,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百余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把党建引领促发展、合力共建聚人心落到实处,形成校地党建互融互促长效运行机制。
立足学生成长发展过程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
学院深刻认识到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队伍“主力军”作用,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师参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始终牢记思政课教师的身份,充分发挥模范表率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政治热情带头讲好思政课,走上思政讲台,走进学生中间,深度参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
配齐配强思政课专职教师,引进博士、自主培养博士、吸纳校内研究机构博士人才列入思政教师库、支持校内遴选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面向辅导员选聘兼职思政课教师。选聘校内外、各领域的高水平专家组成特聘专家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统筹做好思政课八支队伍上讲台工作,增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学科背景的丰富度和复合性,形成开展“大思政课”建设的良好局面。主动加强同校宣传部、校团委、学生处等各部门联合协作,选派思政课教师参与指导“青马工程”建设、“小红团”宣讲团、“一‘马’当先”知识竞赛,实现对学生的思政教育“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建立思政课教师担任学生班主任和社区导师制度,引导思政课教师贴近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深入学生社区和班级,围绕学生关心关注的专业学习、校园生活、职业发展等问题给予充分指导,全方位夯实育人成效。(署名:稿件来源 | 莆田学院新闻网 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