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秘书长、科技服务人才就业专委会主任刘秀丽一行莅临大连科技学院,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人才培养”进行调研,专委会秘书长田光宇和专家顾问任志刚随行调研。大连科技学院校长蔡若松、副校长邓珊、校企合作科研产业处处长韩德宝、实验实训中心主任董玮陪同调研。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China Association Of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s,英文缩写 CPPC)成立于1995年4月6日,是由宋健、李绪鄂等科技界老领导提议、原国家科委(现科技部)决定、民政部批准注册的全国性一级一类社会团体法人机构。多年来,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在支撑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社会创业就业、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成为我国创新发展体系、成果转化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科技服务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成立至今,生产力促进工作得到了国务院和科技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和肯定。“生产力促进奖”“中国好技术”已成为我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科技奖项。
调研组领导首先参观了大连科技学院詹天佑精神教育基地。了解近代科学技术先驱、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先生的生平事迹;不同历史时期科学家艰苦卓绝的创新历程;近十年来我国被誉为“国之重器”的尖端科技成果,感受科学家精神的内涵。
调研组领导随后参观了三铁合一轨道交通行车模拟沙盘,了解了普速铁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区间相关场站线路模型、轨道交通信号模拟设备及相关终端操作系统,观摩了沙盘模型并沉浸式体验驾驶高铁。
调研组领导同时还参观了大连市轨道交通与科技传播科普基地。通过丰富的科普内容、生动形象的现场演示,为调研组领导全方位呈现了轨道设备、基础设施平台、智能制造平台和轨道交通发展历史等内容。
调研组领导最后参观了PEIM新教育实践中心。了解了伙伴式教育创新的理念和实践成果,肯定了通过Practice(实践)、Experience(体验)、Integrate(融合)、Master(掌握)的教学实践过程,结合数字化平台、社会资源、企业案例和创新方法,形成“产、学、研、用、创”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机制。
调研座谈会上,蔡若松校长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思路,以及近年来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同时感谢办学多年来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帮助和支持。
邓珊副校长围绕学校“顶层设计、规章建制、产业需求、技术发展、协同育人、创新实践、协同创新、名师培育、内外资源、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做了详细汇报。
刘秀丽主任对学校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她指出,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是政府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者之间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协会、学校双方要发挥各自优势,在国际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主动对接国家、行业和地方“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点产业领域,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更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领导的实地调研指导,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加快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服务产业技术攻坚和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经济社会发展输出更多满足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形成推进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的强大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