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星空体育
所在地区:类型:性质: 中外合作 --《点击进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官网》

学校简介

更新时间:2024/8/19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于2022年6月正式设立,是一所内地与香港合作举办的公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融合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方面踔厉前行,力争成为内地与香港教育融合发展的典范,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努力培养面向未来、致力于人类共同福祉的高端学术人才和产业领袖。
港科大锐意创新,在教育、科研、知识转移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寻求突破。当今世界已经步入高科技和数字化时代,但全球性的复杂问题仍层出不穷。面对这些紧迫的全球挑战,单一的传统学科已不足以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许多尖端技术和先进产业,如大数据、设计思维、微电子、可持续能源、生物科学和金融科技等领域,都是通过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才取得长足发展。由此可见,将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将是未来领导者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港科大(广州)旨在培养具有融合学科思维和技能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使之拥有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前瞻视野来预见和辨识问题,让这些青年人有足够能力应对21世纪的挑战,并给世界带来积极改变。
为应对经济、社会、科技及环境等各方面日益严峻的挑战,大学生作为知识型社会的栋梁,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沟通和协作的能力。鉴于高等教育需要一套更全面立体及多元融合的教育方法,港科大(广州)将采用前瞻性的教学策略,培养富有竞争力、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学生,来应对全球日益复杂的现实情况。港科大(广州)所提供的教育不仅切合香港、粤港澳大湾区、中国内地的需求,更顺应全球时代发展脉搏。育明日学界精英,塑未来业界领袖,增益全球,造福人类,是我们的愿景。
以港科大过去三十年内在科研及科技创新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基础,港科大(广州)将采用一套独特的枢纽架构模式,结合更全面立体及多元融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融合学科教育、科研及知识转移的发展。在风景秀丽的清水湾校园,港科大的四大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学术及科研上一直表现出色,各学院依照定位清晰且界线明确的学科领域开设多个学系,有利于培育杰出的专科人才。为促进四大学院之间的交流合作,港科大于2008年成立跨学科课程事务处(IPO),并于2023年7月更名为跨学科学院(AIS),给各学院和学系提供一个不设学科界限的灵活平台,鼓励并支持校内教职员加强与业界的各类合作,共同开展新兴领域的跨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应对香港、粤港澳大湾区、东亚以至世界各地的政策挑战,例如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议题上,跨学科学院亦为港科大发挥出重要作用。港科大还建立了五个跨学科综合领域作为研究重点,包括数据科学、可持续发展、自动系统及机器人、公共政策,和设计思维及创业。
秉承清水湾校园积极推进融合学科学术合作的精神,港科大(广州)将进一步提升跨学科平台的发展。以港科大各学院和跨学科学院为基础,港科大(广州)将组建四个连接多个学科的枢纽,每个枢纽均有多个以新兴领域为研究方向和重点的学域。功能枢纽、信息枢纽、系统枢纽和社会枢纽,这四个非传统的枢纽及其学域,将致力于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及界限,积极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以发挥协同效应,创造超越专科的新型综合知识。
为确保学生的研究课题能体现融合学科的思维模式,每位研究生将由至少两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导师共同指导。在广州校园的师资力量准备就绪后,其中一位导师将必须是港科大(广州)的老师,另一位导师既可来自港科大(广州)的另一学域,也可来自港科大清水湾校园或校外机构。
在四个枢纽中,功能枢纽和信息枢纽环环相扣,成为系统枢纽的基础,从而为社会枢纽提供支持,所有枢纽互联互通,最终为社会带来影响和改变。来自社会的反馈和需求通过社会枢纽回到系统枢纽,进而传达至功能枢纽和信息枢纽,这样形成一个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循环。四大枢纽与清水湾校园现有的四大学术优势相辅相成,以迅速应对社会不断变化的新挑战和现实需求,在学术以外的领域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港科大(广州)采用独特的枢纽架构模式,以促进融合学科教育、研究及知识转移的发展。四大枢纽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个学域,这一学术架构的核心是探索式为导向融合学科主动学习模式,并结合了以探索为导向找出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验式学习。
在保持四大枢纽稳定的同时,港科大(广州)将采用灵活的学域,定期做出调整,以迅速响应世界时刻变化的需求和挑战。下图这个模型反映了现实世界的实际需求,因此学域之间没有严格的学科边界,这些学域将随着现实问题不断发展和演变,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枢纽。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进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应时代之需,以培养有能力拥抱大变局时代急剧变化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为目标, 打造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位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范式,通过一系列人才培养机制的组织创新来打破学科壁垒,融通学科领域。
港科大(广州)学术框架的核心,是探索为导向融合学科主动学习模式,通过糅合以探究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验式学习,培养未来领袖和科技企业家。这种学习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优质而创新的学习体验﹐使他们能应对现实世界的需求,具备预测新兴市场和行业潜力的能力,从而造福社会。
港科大(广州)的研究生将开展涉及多个学科的研究,并进行不同层次的协作以找到问题所在,通过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来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港科大(广州)相信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进行团队合作,有利于加强学生融合学科知识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港科大(广州)所有研究生都必须从以下两门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的核心课程中选一修读:
融合学科研究方法(2学分)融合学科设计思维(2学分)
融合学科研究方法课程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方法来对现实案例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而融合学科设计思维课程则是让学生以用户协同的设计方式,创造出能兼顾利益相关者及产品功能的产品设计方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学术背景在这两门课程中进行选择。同时,学生在修读其所属枢纽的核心课程之外,同时须选修至少一门属于其他三个枢纽的核心课程。
在整个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深度讨论,学习如何尽情发挥无限创意、大胆整合不同想法、不拘一格解决问题、同心协力团队合作,以应对日益复杂的世界所带来的多方位挑战。
2019年9月开课的研究型硕士课程已率先试行了这种探索为导向融合学科主动学习模式。这一学习模式以学习体验为基础,将在2020年学年开始时进一步发展为主要教学模式,应用于四个枢纽下所有学域的研究生课程中。
港科大(广州)推出的课程原则上将不会重复清水湾校园的现有课程,在这种融合学科的新型教学模式下,港科大(广州)的课程将更加关注于融合学科的课题,学生也可以修读清水湾校园的课程达到互补互足的效果。

校徽、校训

联系方式

广州市南沙区笃学路1号
020-88331234

高校搜索

【院校查询】
院校名称
      地区
      类型
院校性质
【具体专业查询】
专业名称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