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起点
为适应新中国邮电通信事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重庆邮电学院诞生了。 从1950年3月东川邮政管理局举办的培训班开始, 学校在远离闹市的黄桷垭文峰塔下开始了艰苦创业之路。1959年,随着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经国务院批准,任命郭长波同志为学校党委书记兼院长, 创建重庆邮电学院。学校于1963年开始培养研究生,1965年成为当时四川省仅有的10个有权招收硕士研究生的高校之一。 建校伊始,在党中央“向科学进军”号角的鼓舞下,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活动;同时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办学之初到文革之前, 短短十余年, 学校先后为新中国的邮电事业输送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等近5000人。
矢志创业
“文革”期间,学校历经坎坷,先后改建为电信总局五二九厂和邮电部第九研究所。文革期间,学校坚持科研,取得一批高水平的成果,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 学校有三项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在邮电部第九研究所时期,学校仍承担着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邮电部从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对邮电通信事业发展的要求出发, 考虑到学校在邮电事业发展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决定恢复重庆邮电学院。 复校以后, 学校着力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紧跟时代步伐,拓展学科专业,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进一步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咨询和推广应用。 恢复重庆邮电学院的文件 恢复重庆邮电学院的文件2 脉冲实验室 毛幼菊教授在指导研究生 全国科学大会奖状 学生在做通话实习。
飞速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我国邮电事业和信息产业大发展、重庆直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继承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优良传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使学校成为我国邮电通信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