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分级管理、全员化参与的就业工作模式
学校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早于2000年就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主任,各院(系)党政领导、学生处和教务处负责人为成员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实施就业工作分级管理,“一把手”负责,全面统筹、领导、监督、落实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相继颁发了《大连水产学院关于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的意见》、《大连水产学院毕业生就业签约管理暂行规定》、《大连水产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贫困落后地区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形成了学校宏观指导、院(系)具体负责的两级就业工作模式,在全校形成了人人关心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良好氛围。
(二)依托稳定的就业市场,创造多元化的就业渠道,大力开展毕业生就业洽谈活动
我校是首批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市场之一,辽宁省首次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单位,同时学校还加入了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全国农林水院校就业工作协作组、辽宁省农业院校就业工作协作组、大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等就业协作组织,加强社会联系,力促毕业生顺利就业。
学校每年定期走访全国各地的用人单位,拓宽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每年举办多次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和一系列专场招聘会,多渠道发布用人信息,已经形成了大、中、小型洽谈会相结合,综合与专业洽谈会相结合,校级与院(系)级洽谈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格局,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充分的选择空间。
(三)深化就业服务意识,完善就业服务职能,打造全程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学校从2004年起就将《就业指导》课列为学生必选课程,并在全校各年级学生中同时开课,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就业技巧。同时还开设相关讲座和在线就业指导,聘请校内外专家开设就业指导讲座,针对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相关专题的指导和培训。
学校各部门积极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研究和服务工作,针对学生开展耐心细致的工作,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引导毕业生客观、理性地认识不同时期的就业形势,了解国家和地方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了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选调生选拔、出国留学、自主创业等的指导工作,指导毕业生充分利用各个时期、各种资源、条件和机会求职就业
学校重视招生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建设,完善网络服务功能,与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北森职业测评网、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中国中小企业人才网、农博网、百大网等建立了密切联系,积极推进“大学生就业信息工程”建设,努力提高我校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
(四)毕业生就业去向与社会评价
建校以来,学校共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3万余人,毕业后他们广泛就业于辽宁、环渤海、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河北等地区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教育科研机构、国有大中型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在长期的就业工作实践中,学校与中国水产总公司、辽宁省海洋渔业集团公司、獐子岛渔业集团公司、辽宁省海洋渔业局、天津市水产局、渤海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远船务集团公司、中港一航局、天津航道局、胜利油田等众多企业、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实习与就业联系,为毕业生创造了优质而稳定的就业去向。
无论是在重要的领导岗位,还是在平凡的工作第一线,我校毕业生都以敬业、专业、乐业和创业的品质和作风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广泛欢迎,为个人和家庭带来了成就,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声誉,为国家水产和海洋事业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蓝色乐章”。通过每年对毕业生的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到,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社会表现良好,政治思想素质过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有较强的适应工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良好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