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大学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唯一的一所省属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她地处北国边陲重镇、闻名遐迩的丹顶鹤故乡—齐齐哈尔市;坐落于碧波荡漾的嫩江之滨、美丽如画的劳动湖畔。
齐齐哈尔大学组建于全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年代。当时,全国高等教育战线正在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努力使高等学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调整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并通过一些高等学校的联合、合并,使单科性院校不断减少,综合性、多科性大学逐步增加;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以集中使用;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办学的规模效益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充满生机活力的高教管理体制正在形成。面对这种形势,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5年6月27日(教计字[1995]126号文件)批准:由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和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合并组建齐齐哈尔大学。
黑龙江省编委1996年3月22日(黑编[1996]55号文件)批准:“齐齐哈尔大学下设齐齐哈尔大学工学院和齐齐哈尔大学师范学院”;齐齐哈尔大学为正厅级事业单位;其下属的两所学院“按副厅级事业单位管理”。中共黑龙江省委于同年11月15日(黑组任字[1996]112、198、199号文件)决定组建齐齐哈尔大学及其下属的两个学院的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任命了大学和学院的领导干部。
此后,黑龙江省政府先后于2002年9月1日(黑政函[2002]74号文件)、2003年7月24日(黑政函[2003]77号文件)批准;将黑龙江省商业贸易学校、黑龙江省化学工业学校、克山师范专科学校并入齐齐哈尔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组建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高校工委和齐齐哈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带领全校两万多名师生员工,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组合的优势,深化教育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科研工作;开展了“三讲”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紧紧抓住教学评价的契机和高校扩招的机遇;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扩大规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办学层次和办学效益,提高了学校的声誉,加快了发展速度,取得了突出成绩。
齐齐哈尔轻工学院校史概述
齐齐哈尔轻工学院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一所省属工科高等学校。她地处闻名遐迩的丹顶鹤故乡—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西部;坐落于碧波荡漾的劳动湖畔;邻近波涛滚滚的嫩江。
一、学校(院)创建、发展概况
齐齐哈尔轻工学院的前身—-黑龙江省工科高级职业学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经济恢复取得突出成就;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始;国家建设迫切需要技术人才的年代,于1952年10月在北安市创建的。在此后的几十年中,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学校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随着国家管理体制的调整,学校隶属关系的变化,校址的迁移,学校的名称也几次变化。
1952年11月,学校从北安市迁到齐齐哈尔市,随即更名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工业学校。当时隶属于省人事厅、省工业厅、省教育厅。1953年8月初,在东北地方工业局召开的调整工作会议上,将学校名称定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化学工业学校。由东北地方工业局和省工业厅双重领导,以省为主。1954年8月,由于东北大行政区撤销,将学校划归中央地方工业部和省工业厅领导,仍以省为主。1955年10月,学校隶属关系由中央地方工业部变为新建立的中央第三机械部,仍坚持以省工业厅为主的双重领导。同时将校名更改为齐齐哈尔化学工业学校。1956年上半年,中央高教部、电机部联合发出通知,将学校由中央第三机械部划归中央电机部领导。仍坚持以省工业厅为主的双重领导。1957年6月又将学校由中央电机部划归中央轻工业部。明确规定,以轻工业部的领导为主,省轻工业厅负责对学校日常工作的管理、监督等项工作。同时将校名变更为轻工业部齐齐哈尔化学工业学校。1958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下放问题的意见》,中央轻工业部将学校下放给省化工轻工业厅领导。校名更改为齐齐哈尔化学工业学校。
1959年6月中共黑龙江省委召开了关于整顿全省化工院、校、系的座谈会。会议决定,将1958年在“大跃进”形势下,建立起来并在当年招生的哈尔滨化工学院、哈尔滨药学院、齐齐哈尔化工专科学校以及哈工大与地方合办的化工系等四所化工院、校、系合并;全省集中力量,在齐齐哈尔化工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一所化工类高校。同年8月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经省委批准,定名为齐齐哈尔化工学院。仍隶属于省化工轻工业厅。
齐齐哈尔化工学院建立不久,全国高校进一步调整精简,在这种形势下,1963年上半年省委决定齐齐哈尔化工学院停办。但由于当时尚有三届大学本科学生在校学习,省委决定停办的具体时间是在校大学生全部毕业的1965年。大学停办,中专仍继续办。1963年上半年至1965年,属院、校合办。齐齐哈尔化工学院、齐齐哈尔化学工业学校两个校名同时存在。1963年6月,中央轻工业部与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政府商定,将齐齐哈尔化学工业学校划归中央轻工业部直接领导。校名改为轻工业部齐齐哈尔化学工业学校。1965年2月,轻工业部更名为第一轻工业部,学校名称也随之改为第一轻工业部齐齐哈尔轻工业学校。
1969年12月,第一轻工业部军管组与黑龙江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商定,将第一轻工业部齐齐哈尔轻工业学校下放给黑龙江省领导,更名为齐齐哈尔轻工业学校。1970年1月,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又将学校下放给齐齐哈尔市领导。紧接着,齐齐哈尔市革委会决定,将学校交市教育局领导。后来又交给市轻化工业局领导。在层层下放的过程中,市革委会又决定将学校的各个专业分散到各工厂去办。并将市无线电一厂迁入校园,占用学校教学楼办工厂。1972年7月28日,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决定,将学校上收,归省轻化工业局领导,更名为齐齐哈尔轻化工业学校,使学校开始摆脱困境。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学校向上级正式提出了复办学院的书面报告,得到了国家第一轻工业部、省革委会、市委及有关领导机关的大力支持,经过黑龙江省革委会呈报,国务院批准,1977年7月27日,教育部通知([1977]教计字219号文件)黑龙江省革委会,同意“将齐齐哈尔轻工业学校改建为齐齐哈尔轻工学院。该院面向黑龙江,兼顾东北区,由你省领导”(这里录的是文件原文,当时校名是齐齐哈尔轻化工业学校)。学院建立以后,学院党、政领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983年11月15日,省委第23次常委会议讨论了全省高等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会议对齐齐哈尔轻工学院的建设问题作出决定:“为充分发挥我省的资源优势,补上我省经济发展的短腿,培养更多适合我省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齐齐哈尔轻工学院要进一步充实,加强轻工专业,并增设化工、纺织专业,办成轻、化、纺综合性轻工学院”。为贯彻这一决定,1984年初,省委黑办[1984]1号文件转发了省经委党组《关于齐齐哈尔轻工学院改变隶属关系及发展规划问题的会议纪要》。《纪要》规定,齐齐哈尔轻工学院由隶属于省轻工业厅,变成隶属于省经委。由过去的一个厅办学变成省轻工、二轻、石化、纺织四个厅办学。
省政府为加强对省属高校的统一领导,决定从1986年1月1日起,将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划归省教委领导。
[注:鉴于上述学校名称的频繁变化,在记述党、政、群团组织机构过程中,为使层次清晰,叙述简便,依据学校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只选用以下五个具有代表性的校名,其他校名不再逐一列出。1、齐齐哈尔化工学校(1952.10—1959.8);2、齐齐哈尔化工学院(1959.8—1965.2);3、齐齐哈尔轻工业学校(1965.2—1972.7);4、齐齐哈尔轻化工业学校(1972.7—1977.7);5、齐齐哈尔轻工学院(1977.7—1996.11)]。
二、学校(院)党建工作概要
学校创建之初,很快于1952年11月经黑龙江省政府机关党委批准,建立了中共齐齐哈尔化工学校总支部委员会,隶属于黑龙江省政府机关党委。1954年4月改由中共齐齐哈尔市文教总支部委员会领导,学校党组织的名称随之改为中共齐齐哈尔化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