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库管理系统
所在地区:类型:性质: 本科 --《点击进入辽宁科技学院官网》

就业情况

辽宁科技学院

辽宁科技学院就业情况

一、科学定位,凝练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科学定位,建设应用型学科体系。

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立足本溪,服务辽宁,面向全国,依托地方和行业优势,重点为冶金、机械等材料加工和装备制造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和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本溪地方生物医药和旅游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和“错位发展,差异竞争”的办学思路,办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涵盖工、文、管理、艺术、教育等五大学科门类的应用型学科体系。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

一是根据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招生计划,对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有计划地减少招生规模;对于优势专业,则重点打造,适当增加招生计划。

二是通过历年对就业市场的调研走访,及时把用人单位对我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学校教学部门,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

紧密与区域、行业、地方产业集群对接,共开设32个本科专业。专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群。

3.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依托行业,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借鉴“卓越工程师”、“CDIO”的人才培养模式,因专业而异,构建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职业素质优良、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养成,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二、以构建长效机制为根本,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1.建立了完善的就业工作保障机制。

学校党政领导一直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为保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确立了“学校主管,部门组织,院系主抓,全员参与,全程服务”的就业工作思路。学校成立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领导、协调全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招生就业处,负责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事宜。各二级学院也专门成立了以院长或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副院长、辅导员、班主任等共同参与的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为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

2.建立了完善的就业工作管理机制。

为使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我们制定出台了《辽宁科技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办法》(辽科院发[2013]40号)。文件明确了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就业政策、就业工作程序、部门职责以及考核奖励。同时完善了就业工作管理机制,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校长为学校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各院系(处室)主任(处长)为院系(处室)第一责任人。同时制订了《辽宁科技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校院两级管理实施细则》,将各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及初次就业率作为考核院系领导政绩和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标。这一举措促使各教学单位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主动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也使广大教师意识到,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各教学院系和广大教师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调动。

三、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培育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1.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挖掘潜在市场资源。

作为一所座落在地级市的省属高校,要想争取更多地用人单位来校选聘毕业生,就必须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思路,大力宣传我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一方面,我们及早动手印制了《辽宁科技学院2013届毕业生各专业生源信息表》,以信函、邮件等形式寄送给用人单位。另一方面,我们积极深入走访联系各地大型人才交流中心和部分高校的招聘会现场,宣传推介我校毕业生。与此同时,我们联合各学院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和用人单位回访等工作,与用人单位建立密切的联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建立广泛、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是保证毕业生就业市场长盛不衰的关键。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基地建设工作,与就业基地建立了长期资源共享和长期合作机制。与首钢集团公司、宝钢集团公司、鞍钢集团公司、济钢集团公司、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本钢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钢铁研究总院、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东北电力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北京神州数码等3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就业。

2.建设精品化、专业化的校园招聘市场。

目前,校园招聘会是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为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会这个平台媒介,我们积极邀请大批用人单位来校进行招聘,并从信息的收集、发布,到用人单位的接待和学生的组织,以及与用人单位关系的维系等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做好服务工作,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四、以生为本,创新思路,构建多元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学校初步建立了以“五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具体内容为:一堂课、一个网络、一份手册、一系列活动和一支队伍。

1.“一堂课”即就业指导课。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阵地作用,我们开展了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工作。2013学年我们累计开设了2183学时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堂教学,着力帮助学生将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把价值观同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能力的提高协调起来,把个人的追求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做好准备,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普遍存在的对专业迷茫、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向感不强、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形势,准确进行求职定位,认真做好求职准备,正确掌握求职技巧,全面了解求职权益保障、求职流程以及就业政策等。

2.“一个网络”即就业信息网络。为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就业工作的媒介功能,提高就业工作效率和效益。学校先后建立了就业信息网、就业工作QQ群、辽科就业微信公众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及时将企业的招聘信息、面试通知等内容发布给广大毕业生,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便利的交流平台。同时我们还利用网站积极宣传国家、省市有关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政策以及就业方面的技巧等等。

3.“一份手册”即就业政策手册。学校每年为毕业生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实用手册》,把国家、省、市的相关就业创业政策详细解读给每位毕业生,为他们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4.“一系列活动”即就业创业指导系列活动。为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技能,丰富就业指导服务内容,学校每年举办“就业创业指导系列活动”。具体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园模拟招聘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就业创业指导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活跃了校园就业创业气氛,提升了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

5.“一支队伍”即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人员涵盖了专业教师、各院系副书记、就业管理人员、辅导员、班主任。

此外,学校还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已有38家企业入驻孵化园,在校大学生注册企业10余家。五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奖得省级以上奖励500余项,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显著提高,“上手快、能力强、留得住”已经成为我校毕业生的鲜明特色。

几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多次荣获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度就业率为96.6%。2013年度就业率为97.7%。2014年度就业率为97.31%,位列辽宁省本科高校第二名。

 

校徽、校训

联系方式

地址:辽宁省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香槐路176号
邮编:117004
电话:024-44837132

高校搜索

【院校查询】
院校名称
      地区
      类型
院校性质
【具体专业查询】
专业名称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