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公办高校中,很多大学存在着脱离科研和教学定位,将主要精力用于申报硕士点、博士点的不正常现象。
如果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在民办高校,导致很多学校走上追求高学历层次之路,将会给民办教育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使本来就比较单薄的本科教育将更加薄弱,而研究生教育也将最终失去生长的根基。
不久前,教育部正式宣布,包括北京城市学院、河北传媒学院、西京学院、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在内的全国5所民办高校已通过审批,正式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办高校首次获得研究生教育资格。
“这是件好事!”教育专家、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胡保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举标志着民办高校学历培养层次进一步提升,打破了过去研究生招生由公办高校、科研院所独家垄断的局面。这传递出国家对民办高校教育进一步支持和扶持的信号,体现了国家正在推进的教育公平。
职场人期望高,应届生不感冒
提到民办大学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民办学校能否有相应的培养能力。“民办高校的牌子总体不是很硬,又是试点第一年,怕就业的时候用人单位不认可。”今年想报考研究生的河北农业大学学生左晗表示自己不会报考民办高校。
同样想报考研究生的大学生田丽告诉记者,自己担心的是民办学校的师资力量没保证、学费会很高。
据记者在高校了解到的情况,对报考民办高校研究生不感冒的应届生并不在少数。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职人员对报考民办高校研究生的期望却很高。
在河北省涿州市电视台工作的刘丽鸿今年就想试一试。她说自己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后,就一直没进行过学历再教育。考取研究生,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都对自己评职称等会起到积极作用。对于民办学校的办学性质,她觉得并不重要,“毕竟全日制培养要比在职研究生含金量要高。”
对此,河北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师张丽认为,随着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学历文凭已经相对“贬值”,而民办高校研究生教育刚刚试水,在人们持观望与怀疑态度之时,必须注重严抓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和培养模式的质量,才能为持续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对于人们的疑惑,胡保利表示,相对于公立高校,民办高校社会的公信力不是很高,但这不能否定有一些民办高等学校已经具备了招收研究生的能力,其教学水平也已经达到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标准。至于培养质量,关键还是要按照标准、照条件、制度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