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了2013-2014年度上海青年志愿者评选表彰活动。经组织推荐和网络投票,上海中学2016届3班张楠奇同学获得“上海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张楠奇同学担任班级劳动委员,低调踏实,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突出。他热爱生活,把志愿服务当成一种乐趣。主动联系了中国旅行义工支教组织,多次带头给山区孩子捐书捐物,2014年担任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海中学赛区接待志愿者总负责,表现优异。
上海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是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的上海市青年志愿服务领域的个人最高荣誉。我们在向张楠奇同学表示祝贺的同时,也希望更多同学积极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成为上海中学志愿服务吉祥物龘龘的小伙伴!
附:2014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张楠奇同学发言稿
一个月前的操场上,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挥汗如雨;一个月后,我站在这里,向你们讲述志愿者们的故事。这是上中校园里一段特殊的时光,也许你们已经几乎看不到它的痕迹,可能只有立在百色路校门旁边的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的吉祥物迎迎,能够证明那些特殊的日日夜夜确实存在过。
志愿者的工作很平凡甚至琐碎,比如在一楼食堂门口收取餐券。我是亲身体验过两天的。站一个小时腿酸是小事,肚子可真受不了,尤其是闻到飘来的阵阵香味。但我们志愿者各个意志坚定,虽然满头是汗,仍微笑着面对进来的运动员。记得有一次,两位站岗的女同学非常兴奋地向我炫耀着手上的饮料说是运动员给她们带出来的,她们都快感动哭了。我打趣地说为什么我们站岗的男同学就没这么好的待遇?说着说着就渐行渐远,她们的身影仍是笔直地立在门边。我想,这是她们应得的。我在她们的脸上看到了什么叫坚持。
回到赛场上,仍是鏖战,是残酷地击败或被击败;结束后没有过度的喜形于色,也没有怨声载道。失败者至多不甘地挥挥拳头,准备第二日的逆袭。28号难得的晚上没有比赛,我们志愿者就和运动员一起打篮球。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见,球没打好,倒是打出了感情。我和一位江西队的运动员相谈甚欢。印象很深的是,他有些严肃地问:“你们学校这么好,很多人考进重点大学吧?”身边的同学点点头。他又说,其实运动员不像你们想的那样不用读书,很多人都极用功,白天训练晚上学习。他们学校也有考进上海交大的。我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我不愿意用华而不实的溢美之辞,但我想他们确实比同龄人有着更多的坚韧、坚强与坚持吧,他们为自己的梦想付出的也许更多。
记得今年第12号台风肆虐的一个晚上,电闪雷鸣。一群筋疲力尽的落汤鸡,回到到寝室,还在自嘲就当免费洗澡了;结果晚上开工作碰头会,听到老师对讲机里传来“女足比赛继续踢”的声音时,我才恍然,那些运动员们已经在大雨里踢了1个半小时了,跟她们比我们又算得了什么呢?所有在场的志愿者都面色严肃。直到过了一会又传来因为雷暴而暂停比赛的消息时,大家才笑了起来。但我们都不知道她们以往学校里是怎样在狂风暴雨中练球的。
时至今日,我仍在思考,到底是什么支撑着运动员们十年如一日地刻苦训练?有环境因素,但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们有梦。梦想不一定很大,梦想也不需要整日挂在嘴边,行胜于言。短短的11日相处竟好像我们志愿者与运动员梦想的互动。
8月3号,运动会最后的离会日,记得最清楚的一幕是那天早上我在收取餐券,那位相谈甚欢的江西队运动员在离开时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他要走了。我们谁也没有说话,但眼神中那声“保重”我们都听见了。
运动会结束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在开学之际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所思所想,正是希望让这种梦想的力量也伴随着每一位龙门学子在学习与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因为,有梦才有远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