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8日下午,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在图书馆四层召开第一届“名师工程”学员结业论文成果交流展示活动。本次活动由教育集团校本培训负责人、校长助理李久省主持,陈恒华校长、冯彦国主任和名师工作站导师与学员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李久省老师回顾了为期三年的第一届“名师工程”活动,介绍了本次进行交流展示的两位老师。随后凌东升老师和张程艳老师分别做了分享。
凌东升老师以“我的教学研究随感”为题,从“什么动因促使我要研究”、“我是如何做教学研究”和“做教学研究的一点感悟”等三个方面层层展开。首先,凌老师回溯自己的硕士研究生涯,指出作为教师应具备科研能力,得益于名师工程平台的搭建,感受陈校长一直以来的教科研引领,通过持续不断地研读期刊,促成研究意识;再者,凌老师在大师引领下成长、在课堂实践中催生灵感、尝试先拟题目等方式,来研究教学;最后,在追求美感、创建科研氛围等努力之下,更深入地、持久地进行教学研究,分享体会感悟。
张程艳老师做了论文分享——“先做后讲”,提升高三二轮复习的有效性,分别从“研究背景(Why)”、“先做后讲的内涵(What)”、“先做后讲的理论支撑”、“先做后讲的具体案例及教学流程(How)”、“小结——实践反思”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在具体案例分享中,张老师介绍了几个案例,比如,通过学生“先做”前测试题,明确学情,教师设置“微专题”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点,“后讲”提高教学实效性。在具体知识课时复习中,“先做”核心问题,学生描述思维过程,进行师生、生生对话,经历数学探究活动,落实重点攻克难点。最后,张老师提炼“先做后讲”教学流程,并进行实践反思,终能营造深度学习的对话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之后,李久省老师概括总结,提出了青年教师未来需要提升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科研能力、阅读能力、梳理归纳能力等,借助目标引领、问题驱动的方式,不断发展。
最后,陈恒华校长点评讲话。陈校长对各位学员寄语,在这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家面临到工作中的困难更多的是自我挑战,在专业成长方面,需要大家有足够的定力和积累。如果说原来追求的是高度,那么现在追求专业发展的宽度和厚度,需要突破常规工作模式、突破既有思维定式,进行思维转换,积累大量基础性工作,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从而达到质的提升。做研究型教师,为二十中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撰稿:付莉 摄影:翟林峰 编辑:程磊,邢小晨 总编:孙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