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8月2日,贵州民族大学“走进锦绣黔东南 助力文化促振兴”团队前往黔东南台江县交下村,体验六月十六“高排芦笙节”,感受苗族传统村落悠久的民族文化、淳朴的民俗风情。
上午,在交下村的村寨门口,苗族迎宾队吹着芦笙载歌载舞,苗家姑娘们身着盛装,手捧香醇米酒与卤肉设拦门酒,喜迎远道而来的宾客,隆重的进寨仪式吸引着大量游客驻足观看,场面十分热闹。
苗族姑娘在门口迎接宾客
实践团成员体验拦门酒
交下村周边村寨的数百位苗族同胞身着苗族盛装参加高排芦笙舞比赛,独具特色的高排芦笙舞承载着苗族部落悠久的大迁移岁月风情。通过走访调研,实践团对交下村的文化深度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现状有了初步认识。
实践团与芦笙队合影
实践团与身着苗族盛装的队伍合影
为进一步了解传统村落的文化发展现状,8月3日,实践团来到红阳苗寨,进行深入走访调研。
实践团在红阳苗寨门口合影
实践团通过采访台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定、红阳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小霞后了解到,红阳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通过“村党组织+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依托“民族、文化、生态”三大特色,通过以旧改新的方式,对原有房屋进行微改造的同时,将外来文化与原始文化碰撞交融,成为乡村建设亮点。
实践团采访台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定
实践团与红阳村委会副主任张小霞访谈
实践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村落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乡村记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村寨变的是居住环境和经济发展,不变的是民俗民情,保留的是乡村味道,锁住的是乡愁乡恋。台江县的传统村落赓续了乡村发展历史,正汇聚着乡村文化建设的磅礴力量,助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