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招生原则
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
学校简介
渤海大学始建于1950年2月,是辽宁省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大学,位于渤海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辽宁省锦州市。学校为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院校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
学校占地2250余亩,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设有20个二级学院,53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经、法、教、文、史、哲、理、工、农、管、艺等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在校生24000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教授200余人,博士550余人。专任教师中,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入选者、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辽宁省攀登学者、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兴辽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辽宁省“兴辽计划”教学名师、辽宁省“兴辽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人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入选者、千人层次入选者、省级优秀科技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师等近百人。
学校现有省一流学科A类建设项目1个、省一流特色学科项目3个、省重点学科培育项目7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技术研发专业中心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教育厅校企联盟2个、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省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省级重点新型智库1个、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4个、省科技创新智库研究基地3个、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6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6个、省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基地3个、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2个、省科普基地3个、科技小院18个、省大学科技园1个,其他省级平台6个。
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省级特色(示范)专业、试点专业18个,8个师范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建设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160门,国家级、省级精品教材24部,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教改立项、省级教改项目700余项,获得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20项,居省内高校前列。有7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3个。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曾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行列。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全国高校优秀学报、辽宁省一级期刊。
近五年来,全校教师主持完成及在研国家两金项目、科技部、教育部和辽宁省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95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29项),1个项目成功列入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得各类科研奖励500余项;发表论文3945篇,被SCI、EI、CPCI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112篇;出版学术著作309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46项。科睿唯安2024年1月份发布的最新ESI数据显示,渤海大学农学、化学、工程、计算机4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学科;根据《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21—2022年)》数据显示,我校在中国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位于第156位,辽宁省高校排名第5位;在USNews2022-2023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我校在世界大学中排名第997位,在国内高校中排名第106位;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我校有1个学科进入前30%,3个学科进入前50%;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在辽宁省高校中排名第12位。
学校与英国、日本、波兰、法国、韩国、俄罗斯、布隆迪、中非、塞浦路斯等国家的30多所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接收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互派学者讲学,选派中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到国外进修或攻读学位。学校与布隆迪大学、中非班吉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为中非人文交流作出应有贡献。学校具备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培养资格。
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图书馆馆藏图书300余万册,仪器设备充分满足教学科研需要。校园环境优美,林木葱茏,获评2019年“辽宁最美校园”、荣获2021—2023年度“辽宁省文明校园”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辽宁省绿化模范单位、辽宁省校园绿化示范校和辽宁省安全文明校园、辽宁省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
考生须知
★请考生报名前务必仔细阅读本简章及专业目录内报考条件说明
★凡报考我校研究生的,均视为已认真阅读本简章及专业目录内容
一、招生计划
2025年硕士招生计划以教育部下达的2025年招生计划为准,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各专业招生人数为拟招生人数(拟招生人数包含接收推免生人数及各类专项计划数,实际接收推免生人数以最后推免生系统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复试前,学校将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已接收推免生人数、生源状况、学校发展需要等因素适当调整,最终确定并公布招生计划。
二、招生类型
硕士研究生按其培养模式分为学术学位硕士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生,按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生,按其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硕士生和非定向就业硕士生。定向就业的硕士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三、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主要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本科毕业以及具有与本科毕业同等学力的中国公民。
四、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渤海大学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025年9月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毕业后到2025年9月前)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
(三)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人员可报考)。
(四)报名参加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04510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五)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五、学制(基本修业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均为三年,非全日制美术与书法(135600)专业学制四年,其他专业学制为三年。学术型最长修业年限为六年,专业学位最长修业年限为五年。
六、报名程序
(一)推荐免试
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在规定截止日期仍未被招生单位录取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招生单位录取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