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内蒙古社区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培训基地”揭牌暨“二连浩特市社区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开班仪式在内蒙古工业大学金川校区举行。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冯呼和、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负责人,副校长峻峰、科技处负责人,人文学院师生代表参加启动仪式。人文学院院长范景武主持仪式。
仪式上,冯呼和讲话。他强调,当前需要从民族地区如何落实国家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高度,如何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等目标任务的角度,认识和重视政府部门的管理资源与高等院校的教研力量的合作关系;他指出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实现三大功能——教育培训、理论研究和实践育人,要拟定“全区社区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分类地将全区2041个社区、16000多名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以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关于社区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不少于6天的专业技能培训等政策,自治区民政厅将在政策和资金上提供保障。
峻峰在讲话中指出,校地合作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尤其是社区工作人才,是落实高等学校职能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科专业内涵和增强服务社会效果的主要途径,他要求人文学院抓住机会,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深度合作,不断培育学科专业特色,贡献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事业。
仪式结束后,举行了“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专业建设、人才培育与社会服务”高层论坛。随即作为基地的首期培训班“二连浩特市社区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班”正式开班。本期培训班分两期,每期培训时间为五天,将有120名二连浩特市社区工作人员接受培训。培训采用项目化培训、专题化讲座、典型化参观相结合,并围绕社区工作,设计若干教育培训专题,穿插参访与研讨等环节进行。任课教师大部分来自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专业。
前期,经过人文学院积极争取,自治区民政厅批准将“内蒙古社区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培训基地”设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基地是我区首家政府主管部门与高等院校在社会工作人才培育方面的教育培训机构。建设该基地是民族地区落实国家社会工作制度和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基地的实践培训工作以举办多层次、宽领域的在职教育培训为重点,以社会工作学历教育为发展方向,为我区培养具有较高社会工作能力的管理和服务人才,围绕国家及内蒙古社会工作人才战略开展研究工作,为完善内蒙古社会工作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并将积极探索高等院校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路径与模式等。(供稿:人文学院 摄影:人文学院 编辑:毛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