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审计学院公共工程审计实验室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它以南京审计学院审计学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为依托,由在2002年成立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实验室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
机构设置
实验室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实验室人员由专职研究人员、兼职研究人员、专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实验室下设三个工作室和一个办公室,三个工作室分别是公共工程审计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工作室、公共工程质量测度与审计研究工作室、模拟教学与案例开发研究工作室。
实验室设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负责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决策和评审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目标、研究方向、申报研究课题、组织成果评价、讨论和审议实验室的经费计划和重大学术活动。
科研功能
为充分发挥科研平台的作用,促进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实验室本着“开放、流动、合作、创新”的运行机制设立开放课题,支持与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并鼓励交叉研究。重点研究领域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公共工程审计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第二,公共工程审计关键技术研究;第三,公共工程质量测度与审计研究。
教学功能
以我国大型公共工程建设和审计需求为主要导向,实验室教学实验研究重点涉及公共工程审计模拟实验研究、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仿真模拟技术研究与开发等相关方面,以达到培养高质量工程审计人才的目标。
实验室利用中央地方共建资金建设土木工程实验室、工程质量审计体验场、室外工程审计模型、造价审计沙盘、基建财务审计沙盘等,并配备与之相适应的电子仿真模拟系统,以满足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教学与培训需要,帮助学生学员增强对工程的感性认识,实现从平面图纸到三维立体的转化,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计算工程量、套用定额、编制与审计工程造价能力,以达到理解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掌握工程审计技术的基本目标。
发展宗旨
实验室集科学实验、教学实验和人才培养三大功能于一体,密切关注国际发展前沿,拟通过跨学科研究,发挥多学科、多技术、多方法论综合集成优势,探索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和预测性的工程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致力于探讨和研究我国公共工程审计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促进新兴和交叉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为我国公共工程审计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先进技术工具,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对转轨时期工程审计实践形成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撑,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审计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