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西南民族大学_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 线上棋牌平台官方版 
大学库管理系统

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西南民族大学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一、实验室概况

1、研究队伍

依托于西南民族大学的“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有教授、研究员10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实验师2人;其中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具有博士9人,硕士7人。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遗传学、生态学等3个专业的在读研究生53名。

2、实验室负责人

实验室主任:王永教授。

实验室副主任:李键教授。

3、实验室组成

包括3个分室,第一分室:动物遗传多样性及保护研究实验室;第二分室:动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实验室;第三分室:动物育种与繁殖研究实验室。

4、科研条件平台

具有从事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家畜繁殖学等领域研究所必需的实验条件,设备总值1400余万元。

5、主要研究方向

以青藏高原的牦牛、藏羊等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牦牛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和应用,牦牛重要经济性状、特殊生态环境适应性的分子机制及应用等。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青藏高原动物遗传多样性及保护研究;(2)青藏高原动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3)青藏高原动物育种与繁殖研究。

二、批准立项建设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十一五”期间“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无论是实验室建设、课题争取、获的奖励、发表专著、科研论文、与企业的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附件1)。

1、实验室用房、仪器设备及研究基地投入情况

2007年批准立项建设后,学校对原有的动物遗传育种学实验室、动物繁殖学实验室、各论课实验室、牦牛研究室和养羊研究室等实验室进行了整合,并购置了一批急需的实验仪器设备。

目前,实验室用房集中,有实验用房2600m2。拥有细胞遗传工作站、显微操作系统、倒置显微镜、荧光正置显微镜、生物显微镜、脉冲场电泳仪、全自动蛋白电泳系统、核酸蛋白检测仪、细胞检测仪、细胞融合仪、程序降温仪、精子分析系统、螺旋接种仪、PCR仪、梯度PCR仪、定量PCR仪、凝胶成像系统、紫外分光光度计、紫外透射仪、氨基酸分析仪、高压液相色谱仪、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台式高速离心机、低速离心机、台式离心机、超小型台式高速离心机、分子杂交仪、超净工作台、超级恒温水浴振荡器、自动三重纯水蒸馏器、超纯水仪、电子酸度计、-86℃超低温冰箱、CO2培养箱、全温振荡培养箱、多段可编程光照培养箱、隔水式恒温培养箱、生物信息学平台等一批21世纪初先进的大中型仪器设备200余台,价值1400余万元,能较好地满足本实验室的科研和人才培养需要。

在四川省红原县建立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畜牧业高科技研发示范基地”,包括基地总部和5个科技园区。基地总部占地2600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总部包括实验中心、培训中心、会议中心和后勤保障中心。园区包括高原畜牧业科技园区、牧草资源研究与开发园区、特有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园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试验园区、民族文化旅游暨牧民新村、新生活示范园区。为实验室的科研、推广提供更大的平台。

目前,本实验室主要开展遗传多样性和种质特性、品种和品质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现代育种理论和技术、细胞和分子胚胎工程、高原畜牧生产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2、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根据实验室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批准立项建设后实验室引进了博士5人,派出国外访问学者4人(2人已经回实验室,2人正准备出访),接收国内访问学者10人,其他单位的研究生15人。有3名青年教师晋升为副教授职称;2名青年教师获得西南民族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有1人被选为中国养羊研究会副理事长,2人分别被选为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理事。

目前,实验室的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学风严谨,敢于创新,学术思想活跃,学术水平较高。现有教授(研究员)10人,其中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专职实验人员5人;博士9人,硕士7人(附件1)。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遗传学、生态学等3个专业的在读研究生53名。

3、实验室制度建设

实验室坚持“边建设、边发展、边开放”的原则,建立建全了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条件,围绕研究方向,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西部地区的畜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①成立了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建立了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制定学术方向和规划、策划重大项目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召开了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审核了实验室建设的方案。

②成立了以实验室主任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目前实验室领导班子内部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密切配合。

③建立了实验室开放制度、技术资料档案、学术资料档案。

4、经费投入

为了加强我校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和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按照建设任务书的要求,学校目前新购总额为650万元的仪器设备购置费和30万元的开放运行经费;同时申报1500万元的设备购置专项。并在技术支撑、后勤保障和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等方面为实验室提供了条件。

5、取得的科研成果

批准立项以来,实验室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思路,积极申请和承担科研项目,围绕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①获奖成果

实验室建立以来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鉴定科技成果5项(附件2)。

②出版著作

出版《动物遗传学》(参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实用养猪新技术》(成都:四川天地出版社,2008年)、《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参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动物饲养标准》(参编)(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反刍动物营养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参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等著作12部(附件3)。

③发表论文

在“Animal Reproduction Science”、“Asian-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Canadian Society of Animal Science”、“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中国农业科学”、“遗传学报”、“生态学报”、“畜牧兽医学报”、“动物营养学报”、“中国草地学报”、“生物信息学”、“遗传”、“畜牧与兽医”、“中国牛业科学”、“中国草食动物”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附件4)。

④在研项目

目前,承担“九龙牦牛肉质性状遗传的分子机制研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即973前期研究专项,2007年)、“乳腺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年)、“草地藏系绵羊肉用性能的遗传调控与营养代谢研究”(四川省重大应用基础,2006年)、“提高牦牛主要经济性状生产力的生物学基础及分子机理研究”(四川省应用基础,2006年)、“牦牛抗逆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分析研究”(四川省应用基础,2006年)等科研项目55项

中国棋牌完整版游戏官方网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