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教育领域积极拥抱科技变革的热潮中,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各系(院)正掀起智能化教学的创新风暴。
近日,通信与信息工程系成功举办“AI赋能教学教案、课件成果展示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推动教学设计与课程资源的智能化升级,为提升学院办学影响力注入新动能。
技术融合课堂:互动与管理双提升
宗保平老师演示了DeepSeek应用在电路教学中的优点及存在问题,分享了Multisim仿真软件在电路课程中的应用。通过动态模拟“电源等效变换”等抽象概念,学生可直观观察电路参数变化,加深理解。他指出,仿真技术让“看不见的电流”变得生动,解决了传统板书难以动态展示的痛点。
郝丽婷老师分享了AI在课堂管理中的创新应用。她利用AI工具自研“智能签到系统”,结合学生照片与学号信息,实现课堂考勤的实时追踪与可视化反馈。利用DeepSeek更新教案,新版教案内容更加全面,借鉴它的思路也可以对我们本身更有启发。
AI赋能教学设计:从理论到实践的突破
高海娟老师以《嵌入式开发技术》课程为例,展示了AI工具在教案优化中的实践。她通过输入课程现有内容,利用AI生成逻辑清晰、案例丰富的教学设计表格,涵盖课堂导入、重难点解析、实践案例及作业设计。AI不仅精准提炼知识点,还提供贴合课程的互动讨论题和实操作业,极大提升了教案的实用性与创新性。
胡晶晶老师分享了她的教案准备过程,其中借助了AI工具来编辑内容。她详细介绍了第一个关于逻辑代数基本运算的课程教案,包括课程导入、正式授课和课堂练习环节;第二个课程教案则聚焦于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通过举重裁判电路导入概念,并讲解了多种表示方式及转换方法,最后设有互动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
李晓晶老师分享了使用WPS AI修改PPT的过程:她先删除了旧PPT的部分内容,保留大纲并上传,请求美化。美化后,根据提供的建议修改了部分页面,但觉得进度慢,于是让AI工具直接生成了PPT。随后对PPT进行美化,并让AI工具根据现有内容补充并优化细节,如技术特点对比等。
马梦婷老师则聚焦课件美化与逻辑优化,借助WPS智能助手对《移动通信》课程PPT进行升级。通过AI生成的科技风模板、动态图表及对比分析模块,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直观的可视化内容,增强了课堂吸引力。她表示,AI不仅节省排版时间,还能启发我对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表达,从而更好的掌握课程节奏。
总结展望:深化AI与教育融合
通信与信息工程系主任刘刚老师对教师们积极探索 AI 赋能教育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赞誉。
他强调,AI 不仅是一种教学工具,更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强大催化剂。未来,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将进一步推进三大重要方向:
一是大力加强教师 AI 技术培训,提升教师运用 AI 的能力;
二是全力建设系级教学资源智能平台,整合优质教学资源;
三是积极探索 AI 赋能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本次展示会通过丰富的案例分享与深入的技术研讨,充分展现了 AI 在教学设计、课堂互动、学情分析等教学环节的巨大应用潜力。
相信“AIGC+教学”模式将不断推动学院教育教学质量迈向新高度,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