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教育部公布,从2011年起高校招生将新增140个新专业,全部为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其中江苏共有13所高校新增22个专业。22个专业中,“物联网”这个概念点击率最高,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范围31所院校“生根发芽”,光江苏就有6所高校新设与物联网相关专业。新兴专业学什么?就业前景怎样?
东南大学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招生规模:约40人左右,按大类招生,约两年后进行专业方向分流。
主修课程: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汤勇明介绍说,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将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大类专业背景,专业内容侧重光电材料及其应用方面,主要针对太阳能材料制备、检测和应用,可以拓展到生物能等其他新能源。学生纳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招生,经过两年基础知识学习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成绩分流到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主干课程涉及光电材料领域,包括光电材料的分析、制备和光电材料在能源产业的应用等方面。
就业方向:可以面向新兴能源领域的产业单位就业,如与太阳能相关的产业。也可以选择电子信息领域相关的就业方向。
传感网技术专业
招生规模:约40人左右,按大类招生,约两年后进行专业方向分流。
主修课程:传感网从大概念来看属于物联网范畴。东大在建设传感网技术专业方面有两大明显优势:第一,东大掌握的与传感网技术相关的学术水平在国内高校位于领先水平,能使学生系统地认识物联网。第二,东大在无锡设有传感技术中心,规模大,跟物联网产业结合紧密。
就业方向:目前物联网概念下的企业数量非常多,社会需求量也大,但是人才供给量很少,远不成比例。且未来几年,物联网技术会在社会各领域中广泛普及,因此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
河海大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主修课程:主要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工程热力学、气象学、太阳能发电电气设备与系统、太阳能发电并网技术、项目及企业管理等。
就业方向:培养太阳能利用工程系统设计、研究、运行、施工管理等方面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物联网工程
主修课程:主要课程有计算机信息技术、程序设计语言C、数据库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系统、HDL及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应用、数据融合理论与技术等。
就业方向:培养目标为具有通信、计算机应用、信息网络专业知识并掌握物联网领域关键技术的高等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南京邮电大学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主修课程:主要学习电子技术、电气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等技术,具备较宽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电气、通信、计算机和控制工程实践等基本训练,具备对网络化、 信息化、智能化电气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课程有: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力、电气信息、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设计、开发、生产运行与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支持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