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东方时空>有一句话:浓缩人生精华。反映出任何精华共同特征:高度浓缩。人的记忆力往往对有规律和简洁的事物会有所加强;相反,对于拖沓冗长的文字毫无章法的事物,人的记忆力就会陷入混乱状态。重复会使大脑兴奋,然而长久的重复却会使大脑疲惫,以致迟钝麻木。在正常的教学中,教师一节课的讲授,若漫无天际泛泛而谈,也往往会使学生在一节课的后半部分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这种状态不利于素质的培养,更不利于记忆的形成。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用简短的文字将讲过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浓缩,对教学效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既能归纳要学习的知识点,同时,也会大大的加强学生的记忆,建立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结构,使学生的思维清晰明了,避免了因烦琐的记忆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当然,合理的浓缩,必然应该遵循其本身应有的基本特征:
第一:简洁精僻。
例1:高原失氧。人处高原往往会处于一种失氧状态。若把这句话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之中,则非常简洁的说明了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都是成双成对出现的,学生在处于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容易造成混乱,以致越学越乱。你瞧,仅凭高原失氧就很好的记忆和理解: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至于氧化剂嘛,完全反过来就是。
例2:铵盐的性质——三解(溶解,热解,碱解)。学生在学习铵盐的性质时,总感到方程式很多,而且难于记忆,对于不同的物质性质不知道该如何分析。现在用两个字概括出铵盐的性质:铵盐都能溶于水。铵盐受热都能分解,但不是所有铵盐分解都能产生氨气。铵盐遇碱都能反应生成氨气。使学生可以非常清晰的记忆,并且分析问题得心应手。
第二:高度概括。
例3:写拆删检。学生在理解和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时候,往往对于教材所叙述的四步书写过程冗长的文学难以记忆。我们将这四步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便变得非常容易记忆:1,写出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将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拆成离子的形式。3,删去方程式两边相同的离子。4,用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检查书写的正误。
例4:浮熔游响红。学生在观察金属钠加入滴有酚酞试剂的溶液的实验中,往往不知从何表述。概括这四个字便能使学生对该实验印象深刻:金属钠浮于水面;钠熔化,并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变红。
例5:选主链,称某烷。编序号,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连短线。相同基,要合并。不同基,简在前。有机化合物中烷烃的命名是学生的难点,将命名规律总结成顺口溜,是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为后面烯烃和炔烃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趣味生动
例6: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是,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盐类的水解这节课内容为纯理论课,而且知识点很多。学生对于微观的反应很难理解,难于将抽象的事物直观化。用这一句有趣的顺口溜就很容易强化:必须是弱离子(弱酸的酸根离子或者弱碱的金属离子)才会水解;强者显性。若阴阳离子都是弱离子(弱酸的酸根离子或者弱碱的金属离子),则双水解;离子所对应的酸或者碱越弱,则越容易水解;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显碱性。
第四:通俗易懂
例7:一变二,二变一,二变二,N变一。有机反应中有四大反应类型:消去,加成,取代,聚合。学生往往对于这四大反应难以判断。但若深入观察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数目,便能轻而易举的分辨出来:消去反应是一种反应物,两种生成物。记作:一变二;加成反应恰好相反,记作:二变一;由此类推:取代为二变二;聚合为N变一。
例8:同生死,共存亡。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转化是个可逆反应,在选择题中对二氧化氮的数目,物质的量,和标况下体积等知识考察时,学生总是忽略二氧化氮气体中含有四氧化二氮这一知识点,所以得出错误的答案。为了让学生记忆清楚,用“同生死,共存亡”这一俗语形象的总结出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情况。
例9: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学生对这些操作总容易记混。将操作简单概括为: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第五:形象直观
例10:两强制两弱。氧化还原反应有很多特征。比如:强氧化剂遇到强还原剂一定会发生反应。可记作:两强相遇必反应;氧化剂的氧化性一定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记作:两强制两弱。
例11:先拐先平数值大。化学平衡的图像题始终是学生的一个难点。对于时间速率压强图,可以形象的描述为先拐先平数值大。即谁先到拐点,谁就先到平衡,谁对应的数值就大。对于含量温度压强图,可以形象的说:定一议二。即先研究一条等温线下的压强变化,在研究一条等压线下的温度变化。这样学生分析图像就很有条理性。
例12:三同定一同。阿伏加德罗定律也是一段很长的文字。但概括一下无非就是“四同”: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数。三同是条件和前提,任何三同都会导致第四同。
例13:双键变单键,两边伸出手,中间连成线。有机化学中,对于共轭二烯烃的加聚反应,学生总是不好掌握,用简单的文字形象的概括出二烯烃加聚过程中学生的操作,学生很容易掌握知识。同理,根据二烯烃的高聚物链节写单体的过程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断键折回,中间拉开。
当然,对知识点的浓缩必须得有法可循有据可依,任意的凭空捏造天马行空只能是适得其反。我们必须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对每一堂课加以总结和归纳,以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