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清,男,1949年9月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84年在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获油气田开发工程硕士学位, 1994年在石油大学(北京)获油气井工程博士学位。1994年任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主任、石油工程学院院长。1996年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001年评为黑龙江省油气井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2007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此外,还担任《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和《石油钻探技术》编委。
崔海清教授从1980年开始,一直从事石油工程非牛顿流体力学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在SPE,《石油学报》等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12篇。独立撰写专著《石油工程非牛顿流体管流》1部,主编本科生教材《工程流体力学》1部,均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与人合著硕士研究生教材《石油工程非牛顿流体力学》1部,由哈工大出版社出版。与人合著硕士研究生教材《流体力学》1部,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主讲博士生学位课《流变学》,硕士生学位课《非牛顿流体力学》,本科生课《复杂流体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指导博士研究生27人,硕士研究生32人。
崔海清教授负责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科研项目15项。其中,在国家“八五”重点项目“石油水平井钻井成套技术”中,建立了幂律流体在斜井及水平井中层流螺旋流的控制方程,并对其进行数值求解,分析了钻杆转速、偏心度对这种流动的视粘度、速度分布和流量、压降的影响,为定向井和水平井钻井时合理制定水力参数,提供了科学和较为准确的理论依据。上述创造性的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重大科技成果奖,并被评为199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十大科技成果之一,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粘弹性流体在内管做往复运动的环空中的非定常流”。建立了粘弹性流体在内管做轴向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非定常流的控制方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还分析了内管冲程、冲次和偏心度对内管外壁所受流体法向应力分布的影响,从而为聚驱井抽油杆的偏磨的防治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以该项目成果为基础的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抽油机井杆管偏磨治理技术研究”2003年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一等奖。主持完成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调整井水力振荡固井新技术”,该项目研制的水力振荡套管鞋是在传统的套管鞋上加装一据流体力学原理设计的翻转板式自激水力振荡器,使固井水泥浆通过这种套管鞋时,在不需要其它附加设备的条件下,不仅在流动的水泥浆中产生一振动场,而且在套管上也会产生振动波。这种套管鞋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固井质量,而且使用方法简单,造价低廉,获得了国家专利(ZL97231840.2),并在2007年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专利奖二等奖。
崔海清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石油工程非牛顿流体力学,采油采气新理论新工艺。现正从事非牛顿流体环空水力学,非牛顿流体渗流力学,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