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库管理系统
所在地区:类型:性质: 本科 211,985,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点击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官网》

历史沿革

华东师范大学

前身史略(1924-1951)

华东师范大学诞生于1951年10月,是以私立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文、理科为基础,加上复旦、同济、沪江、东亚体专等学校的教育、动物、植物、音乐及体育等系合并而成,以大夏大学原址为校址。 大夏大学创立于1924年7月,从厦门大学脱离出来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在上海发起建立的。

建校初期(1951-1957)

学校成立后,即开始了学校各方面的建设工作。刚建校时学校设有教育、中文、外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音乐、体育等11个系,1952年9月,圣约翰大学的教育、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系;浙江大学的地理系;沪江大学的教育、社会系;大同大学的教育、物理系和震旦大学的教育系并入学校,并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校调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师多人。体育系和体育专修科调至新建的华东体育学院。

开拓奋进(1957-1966)

大夏、光华大学及有关大学院、系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给华东师范大学奠定了基础;五十年代初期的院系调整,给华东师范大学注入了新的有生力量。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与学术水平,各项事业蓬勃发展。1959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被确定为全国十六所重点高等学校之一。

改革发展(1966-1991)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全国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教师被赶往工厂、农村,自1966年到1969年,学校连续4年没有招生,1970年开始恢复招生,但规模很小。

1972年5月,学校被迫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半工半读师范学院、上海教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校合并,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

再创辉煌(1992-至今)

80年代初,学校清醒地认识到要维持学校的地位与生存空间,就必须走师范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的道路,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

学校先从理顺校内的各种关系开始,从单项改革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改革。1993年初,学校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院为实体的管理体制,成立了国际商学院、理工学院、文学与艺术学院、外语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人文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和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八大实体学院。以学院为单位开展了专业、学科建设和改造,以后又采取多种形式,创办了多种二级学院。1994年的人事改革使在编职工人数从4,000余人降到3,500余人。从1993年开始,改学年学分制为学分制,打破专业限制,拓宽学生知识面,经1987年试行主辅修制后,全面推广,并逐步扩大。并对自主招生及非师范生源入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改革学校科研工作的运行机制,实行有偿使用专职科研编制,加强科研经费的宏观管理。后勤改革实行了经营机制转换,完善承包责任制,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进行学校各项改革的同时,学校召开本科教学会议,加强特色与主干课程的建设。

1959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首批16所重点院校之一;

1978年2月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

1986年4月,学校被国务院批准成为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

1996年4月,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2002年12月,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启动了占地面积2070亩的闵行校区规划建设工作,2006年8月,学校机关和院系主体搬迁到闵行校区,形成了“一校两区、联动发展”的办学格局;

2006年9月,教育部和上海市联合重点共建华东师大,学校跻身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迈出了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坚实步伐。

校徽、校训

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
邮编:200062
电话:021-62232212

高校搜索

【院校查询】
院校名称
      地区
      类型
院校性质
【具体专业查询】
专业名称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