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他的讲座,能容下二三百人的大教室,便会被学生从其他教室“抢劫”而来的凳子挤得满满当当。
■只要能成为他的门生,就会被全校学生投以“羡慕嫉妒恨”的目光。
■他是大教授,却抓着给“本科生上课”的机会“死死不放”。
■他是“50后”,却说着时髦语录,唱着周杰伦的歌,成为“90后”大学生的偶像。
好听得“一塌糊涂”
在华东政法大学,至今已任教28载的刘宪权被学生称为“宪哥”。如果哪位学生没听过“宪哥”的刑法课,那么,他的“大学生活不完整”。每当新生入学,“‘宪哥’的课好听得‘一塌糊涂’”这句华政名言,便会从各种渠道传来,冲击着新生们原本就异常兴奋的神经。
“一塌糊涂”是“宪哥”的口头语,由于常常在课堂上的精彩环节出现,被学生们用以形容与刘宪权有关的各种传说。同样让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还有刘宪权生动的课堂语录,后来,这些语录被学生传到了网上,成为“豆瓣”上的热帖。
“如果我在监狱里挖洞,这是犯罪的着手还是预备?这怎么能是着手呢?这是脱逃罪又不是挖洞罪。我一边挖一边逃可以吗?除非我用一个挖土机在挖。”
“司法机关说他们夫妻是一体的,这样惩罚了这个当然也要惩罚那个了。我说既然他们是一体的,那惩罚了这个还用惩罚那个吗?”
他的研究生周舟就是听着这些语录被“宪哥”征服的。
6年前,周舟还是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大一学生,本是为了“完整”大学生活而进行的一次玩票性蹭课,让他感受到了什么叫“名不虚传”。
“理工学科中有句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依我看来,在法律学科中,这句话应该是,学好刑民法,走遍天下都不怕!”
“我们学校如果开个新专业,就叫‘国际经济刑法’,括弧,就业主要面向海牙国际法院,肯定会热门得一塌糊涂,因为它既国际,又经济,又法律。”
类似的表述,让周舟觉得这样的课堂充满了“诱惑”。仔细听下去,他发觉刘老师的课不仅幽默,还特别接“地气”,处处是鲜活的案例。“有人认为法学教育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其实不然,法律是拿来应用的,跟社会的联系相当紧密,法学教育怎能不联系实际?!”这是“宪哥”的道理。
“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更让学生耳目一新。“宪哥”不停地在教室里“游走”,不断把话筒递给学生,让学生运用法学原理分析案例,并向学生层层“逼问”。一位学生发表观点时,其他人负责寻找漏洞,必要时则进行“抨击”。那个最重要的结论慢慢浮出水面,所有学生都惊喜异常。
“上我的课从来没有人睡觉的,上我的课还要睡觉,那只能说明你确实要睡了。”正是这样“刺激”的课堂,使刘宪权的此句语录被学生们深深信服。“为什么我的课没有人睡?因为我讲的都是焦点,学生一直高度紧张,跃跃欲试。我就是要我讲课的内容充满悬念,让学生顺着我的思路思考,最终恍然大悟,终身难忘。”
“终身难忘”是刘宪权对自己授课效果的追求,社会上念叨毕业后就把学校里学的知识统统忘掉的人越多,他对这个追求就越执著。
“我是一个能坚持的人。”刘宪权说。
学生喜欢才是硬道理
在“宪哥”的众多坚持中,让所有华政师生感到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这个大教授常年坚守本科生课堂。
《刑法总论》、《刑法分论》、《金融犯罪研究》、《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理论与实务》……周舟一口气说出了好几门刘宪权给本科生开的课。除了1995年至1998年去新华社香港分社研究室工作的3年,刘宪权给本科生开课从未间断。
不仅如此,作为华政法律学院的院长,刘宪权还组建了一支法学第二学位教育的教师队伍,鼓励华政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拿下法学第二学位。
虽然身为教授、博导、上海市重点学科刑法学带头人、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刑法学研究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刘宪权仍然亲执法学第二学位的教鞭,每周六都给选修法学第二学位的本科生上刑法课。由于选修的学生有五六百人,最大的教室才能装下200多人,刘宪权就把学生分成两个班,上午讲一遍,下午讲一遍。
“是刘老师让我知道刑法不仅是研究杀人放火,让我感受到了法学世界的无限魅力。”因为选修了法学第二学位,本科专业为经济学的周舟日后通过努力投入“刘门”,主攻经济刑法方向。在华政,受到“宪哥”影响而爱上法学的学生不胜枚举。
“我觉得是不是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看能不能受到本科生的欢迎。”刘宪权说,“给本科生讲课讲究完整性,面对初学者,要引导学生完成从不懂到懂的过程,跟给硕士生和博士生讲课对教学能力的考验完全不同。我可不认为给本科生上课只是学生有收获,我也有,能提高我的教学水平,激发我的灵感,温故知新。而且,给好几百名学生讲课,真享受。”
在华政历史上,“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迄今已评选了16届,“宪哥”拿下了13届。没有全部拿下,是因为去香港工作的那3年没有在学校开课。
“全国先进工作者”、“宝钢教育基金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名师”……众多光环中,“宪哥”对华政“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这项“既不跟工资挂钩,也不跟职称挂钩”的荣誉情有独钟。因为,“那是学生评出来的,能受到学生的喜爱是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
有学生形容他是儒雅的学者、睿智的老师、雄辩的律师。“哪个角色让您收获最多的幸福感?”“宪哥”答:“做老师!”
他毫不讳言自己的“野心”——讲更多好听的课,受到更多学生喜欢。于是,“宪哥”语录又多了一句——“把‘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连拿20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