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5年,命名为卫生部大骨节病重点实验室,1995年更名为卫生部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85年,命名为卫生部大骨节病重点实验室,1995年更名为卫生部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
本实验室运用现代流行病学方法和基础医学技术探讨地方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是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科研技术平台。
实验室主要围绕目前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开展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克山病。
目前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地方性氟中毒研究:探讨砖茶中的氟、铝、茶多酚在饮茶型氟骨症发病机制中的联合作用,以及氟中毒对成骨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
2、地方性砷中毒研究:探讨砷暴露与健康效应及其技术的评估;饮水型慢性砷中毒发病特点,及其与砷代谢模式多样性关系;砷中毒远期毒效应和我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状况与分布特征。
3、碘缺乏病研究:探讨碘缺乏病发病机制;研制我国不同地区碘缺乏病防治关键技术;西部重点地区碘缺乏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高碘摄入对人体的危害。
4、大骨节病研究:研制大骨节病综合防治措施;成人大骨节病二级预防方案的制定;探讨T-2毒素致病机理。
5、克山病研究:克山病的流行现况与防治策略;慢型克山病治疗药物的筛选与自我管理模式;黄绿青霉素在低硒低蛋白条件下的代谢模式及其心肌病变特点。
本实验室运用现代流行病学方法和基础医学技术探讨地方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是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科研技术平台。
实验室主要围绕目前我国地方病防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开展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克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