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校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于2008年1月,并于2010年11月26日通过省教育厅验收并正式挂牌。为福建省首批22个新建本科高校创新平台之一。实验室主任是厦门理工学院副校长朱文章教授。目前,实验室总资产600余万元人民币,其中超过20万元的大型设备8台。
实验室根据海西光电科技发展趋势、依托厦门理工学院产业的办学定位并结合厦门地方的产业特点而设立的,服务于地方光电产业与经济建设。
为了缩小高校的科研成果与社会上实际应用的科技水平存在着的巨大差距,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进行应用化研究,及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是极为重要和有意义的。所以,福建省高校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设立科研方向的时候,侧重考虑应用性与亲产业的科研方向。把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真正连接高校与地方光电产业的一座科技桥梁,而这座桥梁需要用前沿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产出科研成果、科研成果孵化应用这四个桥墩作为支撑,要用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作为桥梁上的双向快车道。开展的研究工作既重视科研理论的创新,也重视将该领域里新理论新方法进行应用化研究,更要将其及时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
福建省高校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整合了厦门理工学院光电领域的科研力量,综合了光、机、电、算等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以光信息、物理、材料、电子信息、智能控制、光通信等相关学科为基础,发挥厦门光电产业优势,本着“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原则,围绕建立以“高校研究为产业服务”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和产学研联合的共建工作。
实验室通过3年的建设与发展,结合学科建设,形成了与地方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研究方向。通过科研团队自身的成长并结合人才引进,形成了一支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理论扎实、有创新和奉献精神,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科研和工程技术研发团队。
实验室秉承学院“开放式、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加强产学研相结合,注重开展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重视与地方著名光电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凸显地方产业优势,形成特色,从整体上提升我校的科研竞争力和合作水平。
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方向目前有三个,全部是贴近厦门的光电产业需求而设置的:
(1)光电系统集成
即为光、机、电、算一体化,它包含器件与整机的研究与开发。目前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LED照明灯具、LED车灯的光学设计与研发、激光技术及其应用(激光器、激光光谱应用等)、光学仪器、及光学全息等领域。学科主要涉及几何光学、物理光学、激光技术、信息光学、电子学等方面。
LED照明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平台是满足LED照明灯具的设计、研发、散热技术研究,LED特种照明研究,LED平板显示技术及背光源研究,无线通信技术在照明系统中的应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应用研发及实验教学的通用平台。面向制造业的LED路灯、LED车灯、LED景观照明、LED显示技术等技术领域的设计、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工作。
激光技术及其应用平台是满足大功率全固态激光器及特种用途激光器的研制,激光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激光光谱技术的应用,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
作为光谱分析手段的激光光谱技术由于其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也倍受重视,光谱测量技术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微观物理学,如原子分子物理学的发展,还渗透到化学、生物学、光电子学、医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离子体物理学、天文学和计量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中以及工农业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中。
(2)LED器件与关键工艺
“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方向是一个以研究光电材料与器件为发展主线的科研规划方向。内容主要涉及半导体光电材料的生长、光电器件的制备工艺、LED检测、半导体材料检测、太阳能光伏电池检测、LED特性参数检测仪器和装置的研制和改进、为半导体照明相关企业产品质量提供测试与评价技术支撑和服务等领域。学科主要涉及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光伏器件、信息光学、电子学等方面。
(3)光电信息材料
光电信息材料研究方向建设内容主要侧重新型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研究,包括新型高效发光材料、光存储材料及其应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材料与器件、光伏材料及应用、新颖波长激光材料与器件等。建设内容主要从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的研究着手,侧重开发出具有新颖复合功能的光电器件,探索新型器件在各类工业、医疗和军事领域的应用;侧重从材料和器件的设计出发,原创性的获得光电功能新材料和光电器件应用新技术。
重点实验室人员结构合理,目前共有科研人员29人(其中1人为兼职教授),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其中1人为校聘副教授),拥有博士或博士后学位的研究人员14人,占总数的48.28%,另外有两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硕士以上学位研究人员占总数的89.65%。
近三年来,重点实验室共承担国家自然基金2项,科研经费78万元;省自然基金项目7项,科研经费35.25万元;市厅级科研项目21项,科研经费72.4万元;企业科技攻关项目(横向课题)10项,合同经费总金额达160.5万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以厦门理工学院的名义公开发表科研论文近1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