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准入制度为例,虽然因为现代工业发展历程的差异,我们没有西方国家提得那么早、那么细,但推进的速度却并不算慢,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大。自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要“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之后,到2005年年底,我国已有8个大类职业、66个种类、413个小类、1915个细类(职业)纳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范围之内。
然而,这几年由无证电焊工不当操作引发大火、由无证行医致人死命、由未经培训直接上岗导致自己或他人丧命之类的负面新闻却常有报道,它从一个侧面暴露了我国就业准入制度在执行层面形同虚设,而这正是校企合作难于全面实施和有效推广的根源所在。
按照就业准入制度的设计思路,公民要想取得就业资格,就必须要接受相应的职业技术教育,否则就不能被用人单位录用。然而,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中,企业老板可以随时随地招聘员工,不仅廉价、快捷,甚至可以不计较年龄、不考虑职业基础,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自然没有任何兴趣和热情,多此一举地花钱、费力去尝试校企合作。而且,从实际合作结果看,很多企业“冠名班”学生屡屡爽约,也极大地挫伤了合作企业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企业逐渐心灰意冷。
与就业准入制度背道而驰的是,我国用人单位目前仍然普遍执行着陈旧的“学历准入制度”,学历要求在就业招聘中所占的条件比重偏大,有的甚至是一票否决,绝大部分用人单位只看学历不重技能,甚至提出非“985”、“211”学校不取的极端做法。而在澳大利亚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就业准入制度则被视作至高无尚的“高压线”在严格执行,对于公民来说,即使你读到了本科、硕士、博士,如果不经过职业院校或机构的职业培训,也无法找到接收单位,得不到就业机会。这一举措从源头上扼制了就业准入制度被“架空”。正因如此,才有了名闻遐迩的德国制造,才有了令人羡慕的澳大利亚职业无歧视,才有了被视为全球职教法宝的TAFE模式和学徒制(双元制)模式。
国外成功的经验完全值得我们借鉴,能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迪。当前,我们亟须要做的,是从严格执行层面将就业准入制度落到实处,从体制上保证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优先发展,保证基于职业资格的人才使用规范有序。唯有如此,校企合作才有希望,棋牌网页游戏平台 才有出路,中国的经济腾飞与教育发展才能步入良性循环轨道。